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真情关爱残疾人 贴心服务暖人心

午后,阳光晒暖了小镇街巷,家住汉台区铺镇皂树村2组的郭明英打理着院里的花木。前些年因外伤导致右下肢粉碎性骨折,她本以为余生要在轮椅上度过,但经过家庭医生上门坚持治疗,如今她已能够生活自理。“实在没想到,还能再站起来。”郭明英与病友们交流,近来有不少残疾病人病情好转,迎来了新生活。

服务残疾人工作中不仅康复服务是重要的部分,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汉台区着力提升精准化服务残疾人水平,通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开设公共辅具空间、多渠道帮扶残疾人就业等举措,用心用情不断提升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家庭医生上门,打通康复治疗“最后一公里”

带上药箱,写有“家庭医生”字样的汽车发动,狮子营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站的汽车又踏上出诊的路。

刘大忠是汉中脑安康复医院的支部书记,在当地从医已有20多年。“镇子不大,但持证的残疾人有50名,其中11名患者无法自行外出就医。”这些乡亲的康复情况最让他挂心。在狮子营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站刘大忠投身其中,把大半精力用在入户服务上。

“刘医生来啦!”等在门口的郭明英热情吆喝着。进屋坐下,刘大忠细细询问着康复情况。

“患病初期,我只能靠轮椅行动,身边离不开人。市里的大医院治疗效果不错,但康复是个长久过程,总要回家休养。”郭明英说,“出院后,一家人格外焦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站得知这一情况后,每次康复训练时间,就会安排医生上门为我进行肌力训练、踝泵运动以及康复指导等。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我不仅站了起来,还可以独自出门购物。”

康复治疗是个长期过程,该区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着力点,坚持精准康复与基本康复、入院康复与上门康复相结合,最大限度满足残疾群众的康复需求。“以康复机构为阵地,家庭医生持续深入,打通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刘大忠说。

近年来,该区购买家庭医生,为9000余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资助160余名残疾儿童进入专业机构接受康复训练,20名儿童接受上门康复;协调市人民医院、3201医院、脑安康复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开展康复知识宣讲、康复技能培训、康复人员培养和义诊。如今,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康复治疗。

共享辅具投用,让爱无“碍”流动

今年11月,由该区残疾人联合会打造的5处“共享辅具空间”建成并运营,分别位于市人民医院、3201医院、天汉楼广场、中心广场、汉中高铁站,提供轮椅、拐杖、手杖、腋拐、助行器、儿童轮椅常用6大类辅具,为残疾人、老年人和伤病患者提供辅具免费租借服务。截至目前,辅具已被租借1000余次。

“买辆新轮椅不仅价格贵,以后不用了也占地儿,来这租一辆,只需交押金就能免费使用7天,真的很方便。”近日,市民潘先生在高铁站共享辅具空间,给前些日子腿部摔伤的母亲租了一辆轮椅。

“共享辅具空间24小时开放、全程自助服务、7天免费使用。可以在手机上通过扫码认证申请,过程简单。”该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介绍,辅具会定期进行日常清洁、消毒、检查、维护,既可保证干净、安全,也能让使用者用得安心。

“共享辅具空间的投用,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显著提升了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整体水平,展现了城市的温情与关怀。我们将紧密围绕残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以更加细致入微、精准高效的方式,持续优化和提升助残服务水平。”该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李振华说。

“传统+新业态”,多渠道拓宽就业路

“由于肢体残疾出门就业很不方便,现在直播电商是就业的新途径,这种方式让我不出家门就能就业。”狮子营社区八组56岁的刘凤琴高兴地说。

刘凤琴的顺利就业是该区助力残疾人成功就业的一个缩影。残疾人就业是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该区探索出“传统+新业态”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新路径,150余名残疾人参加电商培训。目前,4个直播间12名残疾人直播团队正在把汉中土特产推广到全国各地。

“今年,我们在电商培训的基础上,又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申报市级残疾人助残增收基地为依托,将蔬菜大棚免费提供给31名残疾人种植,并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支持,带动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狮子营村党支部书记付红利说。

此外,该区深入实施阳光增收项目,发放21万余元项目资金,扶持53户农村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利用秦宇密封有限公司、文振兴汉有限公司、金谷珍果等10个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以及大秦机械等孵化基地,吸纳180余名残疾人就业。依托张少全盲人医疗按摩所、无声专业修脚店等残疾人品牌店,50余名残疾人获得稳定工作。今年以来,该区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240余人,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110余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