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分局,各直属机构:
《汉台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年—2030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0日
汉台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前 言
一、面临形势
近年来,我国渔业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短缺经济思维模式下,片面追求高产模式与经济效益,部分地区渔业养殖过度发展,一些池塘水库养殖遍地开花,密度过大,与水体承载能力不匹配,导致渔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加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渔业功能性可持续发展,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管理体制转变已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指出,渔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增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汉台区位于汉中市中部,北面是留坝县,南面是南郑区,东面为城固县,西面为勉县。辖区范围为北纬32°08′54″—33°53′36″和东经105°30′50″—108°16′45″之间,下辖7个镇、8个街道。依次为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宗营镇、老君镇、徐望镇、铺镇、龙江街道办、北关街道办、东大街街道办、汉中路街道办、中山街街道办、东关街道办、七里街道办、鑫源街道办。辖区国土总面积556平方公里,57万人,是汉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陕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中心之一,辐射面可及周边各县及陕、川、甘毗邻地区。
汉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全区有汉江、褒河两大水系,与勉县分界处自北向南汇入汉江。城区内有萧何堰、狮子沟、沙沿河、宋家桥排洪沟、西排洪渠、北排洪渠、南排洪渠、南关正街排洪渠、利民路排洪渠、磨子桥排洪渠、东排洪渠、文庙沟、王家河14条沟渠最后都排入汉江。至2017年全区已利用养殖水面12698亩,其中:池塘5234亩,水库39座,7464亩。分布在7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国有单位(不含兴汉新区建设占用的池塘250亩、水库7座805亩共1055亩),养殖用水绝大部分来源于石门水库,养殖塘库除220亩专用塘外,其余均为农业灌溉为主养殖为辅类型。但同时,区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基础设施老化、产业分散不集中、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优势品牌等问题与市场新需求、生态环保新要求的矛盾逐渐加剧。
二、编制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要求,促进陕西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的意义
规划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区水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汉中市水产强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全区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渔业经济增长、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新农村开发建设、农(渔)民收入增加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实施;
(四)《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实施;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7年1月1日实施;
(六)《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
(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年5月1日实施;
(八)《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实施;
(九)《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3月1日实施;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实施;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施;
(十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实施;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1日实施;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实施;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实施;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
(十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修改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十)《陕西省城市引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28日实施)。
(二十一)陕西省《湿地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十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3月1日起实施)
二、规范性文件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三)《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四)《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五)《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六)《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
(七)《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八)《“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九)《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三五”规划》;
(十)《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陕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陕西省“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
(十三)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引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13〕14号);
(十四)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流域湖库渔业增养殖及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调查及整治方案》的通知(〔2016〕23号);
(十五)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2016〕24号)。
三、技术标准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002年6月1日实施;
(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014年7月29日修订;
(三)《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1990年3月1日实施;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10136—2015,2016—11—13实施;
(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996年3月1日实施;
(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2015年3月13日实施;
(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18,2018年8月1日实施;
(八)《稻田养鱼技术规范》,SC/T 1009—2006,2007年2月1日实施;
(九)《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5055—2001,2001年10月1日实施;
(十)《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T5055—2001,2001年10月1日实施;
(十一)《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SL563—2011,2012年3月29日实施
四、地方法规
(一)《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二)《陕西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三)《陕西省汉中市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四)《汉中市水利局办公室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督导工作的通知》(汉水办发〔2018〕40号)、
(五)《汉中市水利局关于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汉水产函〔2017〕1号)
(六)汉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台区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汉政办发〔2018〕122号);
(七)《汉台区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04—2014年)》;
(八)《汉台区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九)《汉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三节 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2017年—2030年
二、规划目标
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将宜养水域滩涂纳入养殖区域,稳定基本养殖水域,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深入推广,渔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产业效益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渔业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改善,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不断强化,水产品检测手段不断提升,监测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规划发展目标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2017—2020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3000亩左右,水产品年总产量7920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4%,渔业经济总产值52981万元,渔民人均年收入17210元,渔业人从业人员3200人“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2%。
第二步:2021—2025年,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和改善,继续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3000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9634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4460万元,渔民人均收入20939元,渔业人从业人员3300人。
第三步:2026—2030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3500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1002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7038万元,渔民人均收入21776元,渔业人从业人员3300人。
三、重点任务
科学划定各类功能区,合理规划布局;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优鱼类;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重视质量安全,加强示范引领;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打造休闲渔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水产养殖管理,控制环境污染影响。
近期到2020年基本达到:水产资源利用、开发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水产品供给平稳增长;渔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渔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渔业灾害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渔业生产组织化进程加快,产业效益大幅提高,渔业收入稳步增加,现代化渔业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完成以下项目:
(一)建设完成2个市级渔业示范园区:1.铺镇狮子沟水库,铺镇南池村;2.老君镇王道池(皇塘)水库,王道池村。
(二)创建2个省级渔业示范园区:1.汉台区春华种养专业合作社水产良种场,铺镇联丰村,51亩;2.市水产试验站,宗营镇范家坪村192亩)。
远期到2030年,渔业发展以现代渔业为主:
1.巩固已有养殖水面,充分利用宜渔稻田资源,保持养殖规模稳定高产;
2.采取高产高效养殖方式,保障产量、产值稳定增长;
3.逐年降低低端大宗类产品养殖比重,大力发展适销的名、特、优、新品种,使优质品种占总产60﹪,提升产值。
第四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创新发展的原则
根据陕西省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全省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科学规划养殖功能区,以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契机,推动数字渔业、智能渔业等新业态的大力发展,加速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三、坚持整体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全区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按照养殖功能区发展要求,立足优势品种和优势区域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促使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品种布局相匹配。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库坝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有序利用和协调发展。
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将规划放在全区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城市、交通、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范围:汉台区行政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宜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宜渔稻田。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汉台区位于东经106°51′~107°10′,北纬33°02′~33°22′,地处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中心。东连城固县以洪沟河为界,东南、南、西南临汉水,与南郑区隔江相望,西、西北隔褒河与勉县相邻,北靠天台山与留坝县接壤。全区辖铺镇、武乡、河东店、宗营、汉王、老君、徐望7镇,北关、东关、东大街、汉中路、中山街、七里、龙江、鑫源8个街道办;下设72个居民委员会(社区),17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57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素有"汉家之源、天府之心"和"中华汉城、天汉胜地、川陕要塞、秦巴首府"的盛誉。是汉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汉台区是陕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中心之一,辐射面可及周边各县及陕、川、甘毗邻地区。
(二)地质地貌。
汉台区地形地貌由南至北呈阶梯状升高。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大致分为三带:南部为汉江冲积平原,占土地面积38%;中部为沟梁相间的丘陵地带,海拔541~700米,占土地面积28%;北部属秦岭南坡山地,属秦岭东西构造带的一部分,为中心地貌类型,地形形态受岩石性质控制,地貌特征表现为山高、谷深、坡陡,海拔700~2000米,占土地面积34%。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光山、大屋基、圆包石、蒿坪岭、青坪、大光山、玉皇坪、马鬃山。最低处为铺镇小寨村,海拔478米;最高处为河东店镇花果村溜石板梁,海拔2038米,南北高差1551米。
(三)水域面积及类型。
汉台区地处汉江上游平川段。水系主要由汉江、褒河两大过境河流以及境内14条较大的沟渠组成。境内无大的天然湖泊,有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池塘。汉台区共有养殖水面12698亩,其中:池塘513口5234亩,水库39座7464亩,大型1座4050亩,小(Ⅰ)5座1440亩、小(Ⅱ)33座1910亩,分布在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及4个国有单位。
二、自然气候条件
(一)气候。
汉台区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较热带地区明显,大体上春秋略短,而冬夏稍长。年平均气温14.3℃,1月份平均气温2.1℃,8月份平均25℃,年平均降雨量871.8毫米。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之一,素有“西北小江南”、“秦巴明珠”之誉。汉中年日照1301~1784小时,为全省日照最少的地区。汉中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阴雨,无霜期约210天左右,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秋霖,秦岭巴山多有暴雨、冰雹灾害。
(二)水文。
汉台区位于汉中盆地中心,海拔最低处478米,最高处2038米。中、南部为粮油主产区,盛产水稻,气候湿润,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年平均气温14.3℃,主要河流有汉水、褒河。地表水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27亿立方米。汉江过勉县在本区孤山村入境,经龙江、北关、汉中路、东关、七里街道和铺镇,由铺镇小寨村洪沟河口入城固县,境内流程27.4千米,年径流量平均32.4亿立方米。褒河是汉江较大的支流之一,自留坝县青桥铺入境,经河东店镇、龙江街道,至龙江孤山村入汉江,区内流长27千米。1969年在距市区17千米的褒谷口修建了石门水库,设计库容1.1亿立方米。褒河年平均径流量为10.5亿立方米,每年至少可给城市提供9000万立方米的地表水资源。浅山及丘陵地带有较大沟河18条,总控制面积73.9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0.3亿平方米。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水,区域地下水流向是北北西向南南东,深度在125米以上,粘土和亚粘土的单层厚度小于10米,大致以埋深70米左右的隔水层为界、70米以上属于潜水,70米以下属于承压水,分层不很明显。地下水埋深,在水量极丰富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约5米~10米,含水层厚度10米~70米。
(三)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矿藏主要有锰、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粘土等。锰矿资源储量800万吨,产于下寒武统地层中,与磷矿共生,为磷矿层的直接顶板。属浅海相沉积型碳酸锰矿床。矿区产锰矿二层,下层矿为主矿层,呈层状产出,长2860米,厚度0.07~7.7米,一般2米左右。上层矿呈透镜状,不连续,厚度0.4~2.9米,一般2米左右。矿石品位金属锰含量8.9%~43.2%,一般为30%左右。磷矿资源总储量5000万吨,分布于东起雷家山,西到沥水沟,长约15千米的范围内,呈近东西方向的带状分布。分为雷家山—塔南坡、哑姑山、沥水沟3个矿区,总称为天台山磷矿。磷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由于断层破坏和沉积相变尖灭,共分割成23个矿体。石英岩资源储量2亿吨,分布在天台山——沥水沟一带,长15千米,有大小石英岩矿体20余条,厚度数10到百余米。有沥水沟、夏家沟、哑姑山3个矿段。石英岩矿呈层状,产于下寒武统地层中,属沉积变质矿床。
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35.2%,活立木总蓄积90.5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有野生动物71种,其中兽类17种,两栖类2种,鸟类47种,蛇类5种,主要栖息在北部山林区。鱼类资源较丰富,有鱼类63种。国家珍稀鱼类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均有分布。有乔灌木50余科220余种,花卉30余科60多个品种,中草药1231种(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182种)。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天然水域。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共有7门69属。其中蓝藻门9属,硅藻门19属,绿藻门25属,裸藻门4属,隐藻门3属,金藻门3属,黄藻门2属,甲藻门4属。
蓝藻门:蓝纤维藻、微囊藻、隐棒藻、胶球藻、色腥藻、颤藻 、螺旋藻、林氏藻、平裂藻。
硅藻门:直链藻、小环藻、脆杆藻、冠盘藻、针杆藻、星杆藻、平板藻、曲壳藻、卵形藻、辐节藻、舟形藻、羽纹藻、双壁藻、月形藻、桥弯藻、网眼藻、菱形藻、波纹藻、双菱藻。
绿藻门:素衣藻、四鞭藻、壳衣藻、球衣藻、衣藻、实球藻、星球藻、球团藻、球寒藻、双毛藻、盘星藻、空心藻、棘球藻、胶带藻、拟新月藻、月芽藻、小球藻、蹄形藻、卵囊藻、纤维藻、芒球藻、栅列藻、骄列藻、十字藻、梭形鼓藻。
裸藻门:裸藻、扁裸藻、柄裸藻、拟裸藻。
隐藻门:隐藻、蓝隐藻、素隐藻。
金藻门:棕鞭藻、拟黄团藻、金球藻。
黄藻门:黄丝藻、膝口藻。
甲藻门:裸甲藻、光甲藻、多甲藻。
(二)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共有36属。其中原生动物9属,轮虫8属,枝角类11属,挠足类8属。
原生动物:沙壳虫、刺胞虫、瓜形虫、滚动焰毛虫、斜管虫、急游虫、侠盗虫、似铃壳虫、榴弹虫。
轮虫:鼠异尾轮虫、龟甲轮虫、旋轮虫、晶囊轮虫、多肢轮虫、无柄轮虫、臂尾轮虫、长刺盖氏轮虫。
枝角类:象鼻溞、秀体溞、粗毛渔、盘肠溞、低额溞、裸腹溞、透明溞、长刺溞、尖额溞、基合溞、船卵溞。
挠足类:汤匙华哲水蚤、垂饰异足水蚤、中华窄腹水蚤、中华原镖水蚤、广布中剑水蚤、温剑水蚤、剑水蚤、无节幼体。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共300多种,其中环节动物门2纲20种:寡毛纲17种,蛭纲3种。软体动物门2纲13种:腹足纲4种,瓣鳃纲9种。节肢动物门5纲327种:昆虫纲313种,甲壳纲4种,腹足纲8种,线虫纲1种,涡虫纲1种。
(三)鱼类资源:
1.自然鱼类;有67种及亚种,分属5目、9科、50属,其中,鲤科种类最多,占61.6%,其次是鲇科鱼类,占14.3%,鳅科占12.7%,其他种类占11.4%。主要品种有:鲤、鲫、草鱼、鲢、鳙、黄颡鱼等。
2.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主要有鲢、鳙、草鱼、鲤、鲫、黄颡鱼、黄鳝等10余种,其中鲢、鳙、草鱼、鲤占90%以上。
3.引进的新品种鱼类:松浦镜鲤、彭泽鲫、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等。
(四)主要水生动植物。
1.两栖动物及甲壳类;有大鲵、鳖、蟹、蚌、螺、青虾、乌龟、甲鱼、泥鳅等。常见的还有水貂、水獭。
2.水生植物;有藕、茭白、菱、茨实、慈姑等。
(1)挺水植物:常见的有荷花、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等。
(2)浮叶植物:泉生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睡莲、萍蓬草、荇菜、菱角、芡实、王莲等。
(3)漂浮植物:常见的有满江红、浮萍、水憋、水浮莲、凤眼莲和槐叶萍等。
(4)沉水植物:常见的有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马来眼子藻、苦草和伊乐藻。
(5)湿生植物:美人蕉、梭鱼草、千屈菜、再力花、水生鸢尾、红蓼、狼尾草、蒲草等等适于水边生长的植物。
(五)县域内依法列入的国家一、二级水生动物名录。
汉台区域内现存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
大 鲵 Andrias davidianus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四、水域环境状况
2016年对主要精养池塘、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其平均值分别为:氨氮0.32 mg/L、亚硝酸盐0.07 mg/L、PH 7.3、溶解氧5.8 mg/L、磷酸盐0.18 mg/L、硫化物0.02 mg/L。结果表明:养殖水域水质条件较好,营养盐类较为丰富,适于渔业生产。
五、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区内属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境内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区内整体水域滩涂类型多样,水资源丰富,河流水量充沛;水库数量众多,有国家级的石门水库,水库储水量大,总面积共计1714公顷;有储量丰富的地下水源;区内各种大小山坪塘、池塘数量众多。截至目前统计,汉台区拥有养殖水面12698亩,其中:池塘5234亩,水库39座7464亩。分布在7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国有单位(不含兴汉新区建设占用的1055亩,其中:塘250亩、水库7座805亩)。养殖用水绝大部分来源于石门水库,养殖塘库除220亩专用塘外,其余均为农业灌溉为主养殖为辅类型。
根据汉台区水域滩涂资源、水文气候条件和水生生物资源等多种因素,汉台区境内的适养区的河道、水库在养殖面积参照《陕西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执行,到2020年基本达到,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3000亩左右,水产品年总产量792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52981万元;2021—2025年,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和改善,继续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水产品总产量9634吨;2026—2030年,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生态渔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水产养殖技术标准化普及率不低于80%,渔业科技贡献率超过70%,水产良种覆盖率80%。汉台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20吨。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养殖区域及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
2016年全区已养殖水面12698亩(含褒河水库),涵盖全区河东店镇、宗营镇、武乡镇、老君镇、铺镇、徐望镇、汉王镇、等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所管辖池塘、水库和沟汊等滩涂水域。总体利用比例为100%。其中池塘5234亩,占比为41.2%;水库7464亩,占比为58.8%。
(二)渔业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我区渔业坚持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发展目标,积极实施老旧池塘改造,不断改善渔业基础条件,引进名优新品种,推行健康养殖。改建完成了汉中市黄颡鱼良种场,累计完成老旧池塘改造1000余亩,先后创建9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引进了松浦镜鲤、乌克兰鳞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等养殖新品种,引导发展泥鳅养殖、大鲵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扩大渔业附加值,增加渔业经济总量。
(三)养殖方式及养殖品种。
我区水产养殖包括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沟汊养殖。池塘养殖以精养为主,养殖品种为鲫鱼、鳙鱼、鲢鱼、草鱼、鲤鱼等常规品种为主,名特优养殖有黄颡鱼、大鲵、泥鳅、甲鱼等,少数养殖大口鲶、乌鳢、小龙虾。目前大中型水库主要以人放天养为主,小型水库以精养为主,养殖品种以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
(四)养殖产量及效益。
2017年水产养殖产量为704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71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2698亩,从业人员2800人,渔民人均收入15103元。
(五)示范基地。
目前,全区已有9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2家市级现代农业(渔业)园区,8家水产专业合作社,渔业公司(专业协会)16家,100亩以上养殖大户15家,全国首家大鲵加工类企业1家,无公害产地41处4249亩,无公害产品5个,养殖机动船53艘,2017年生产水产品7040吨(其中大鲵602吨),大鲵苗种存量49万尾,实现渔业经济总值4.71亿元,渔户人均收入1.51万元。全区水产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渔业总产量增加到704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由4.56亿元增加至4.71亿元,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六)休闲渔业。
区内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凭借铺镇狮子沟水库,铺镇南池、老君镇王道池(皇塘)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水质生态环境,汉中市同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汉台区皇塘水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开展了库区垂钓健康养殖生态型休闲渔业模式,吸引了汉台区周边区域成百上千的垂钓爱好者,带动了库区休闲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部分水产养殖户也因地制宜从事垂钓、观光、旅游等休闲农家乐,增加了渔业收入。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提高到了每亩2000—3000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保供给、促增收、护生态”的渔业发展目标。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老化,产业分散。现有的池塘养殖除了后期部分渔民自建池塘外,还有大部分原建的山坪塘、坑塘,由于年代久远,存在坑塘埂矮小、垮漏严重,进排水渠系不畅,淤积严重,无法蓄水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池塘渔业的发展。区内精养池塘呈分散分布,仅有武乡镇、老君镇片区鱼池相对集中成片,其余的均处于零星分散状态,未形成产业集群,难以管理和统一打造。
(二)名优品种不突出,品牌后劲不足。汉台区水域资源优势突出,养殖品种众多,包括常见的草鱼、黄颡鱼、鲶鱼、大鲵、甲鱼、泥鳅等20余个主要优势品种,但是具有产地特色的名优品种不突出,处于多品种、小规模的发展状态。
(三)是渔业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资源的紧缺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城镇化、工业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养殖面积将逐年减少。
(四)科技推广乏力,产业融合度不高。随着水产科技的不断发展,有许多新技术,新品种需要推广运用,虽然区内已发展了养殖协会同时也有上规模的养殖公司,但是对于个别分散的小养殖户来说,部分养殖技术还停留在老传统老办法上,加上区内水产科技力量人员有限,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任重道远。
三、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汉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市的中心区,全区辖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7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是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随着西安至汉中、十堰至天水高速和汉中机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开通,宝鸡至巴中高速、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阳安复线和国道244、省道317的加快建设,汉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融入西安、成都、武汉、重庆、兰州等大中城市经济圈,成为“西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二)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28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84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137.83亿元,同比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6.5:45.5:48.0。人均生产总值53146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6.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5%。
(三)调整方向。
“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发展总体调整方向为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结合总体经济发展要求,水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一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做好区内各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水产良种繁育场。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苗种、饲料、药物、水质、运输加工等多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四是推广先进科技应用,推广最新养殖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在保质的前提下合理增量。五是加强渔业政策支持。积极完善渔业保险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六是突出特色品牌打造,未来水产品市场的竞争在于品牌,注重品牌塑造与宣传,提升产业附加值。
四、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市场发展潜力。
政策导向为水产养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包括渔业在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并把水产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为水产养殖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水产养殖发展的根本动力。水产品是消费者喜欢的菜篮子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安全、健康和无污染的食品,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市场也迫切需求,这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一个空前有利的机会和无限广阔的市场。
(二)发展趋势。
一是产品供给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安全,渔业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准入机制与可追溯体系更加完善;二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以氮磷等环境因子为基本评价指标的养殖容量评估体系日益完善,监管措施稳步强化;三是市场需求由大众化向差异化转变,更加关注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经济实力的增强,名优特色高质产品。四是经营业态由生产—消费型生产—体验—消费型转变,更加关注产品的文化需求,借助“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渔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从养殖水域利用现状来看,一是水产养殖可利用自然资源已临近警戒线,上升空间有限,我国内陆可养殖水域利用率已达90%以上,养殖氮磷排放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占一定的比例,环境压力凸显;二是利用成本迅速上升,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水资源利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速加大;三是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养殖条件不完善、生产技术单一粗糙、投入品监管不到位、抗生素滥用等,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矛盾突出,转型升级难度大。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优质高效型养殖业迫在眉睫。
当前,渔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保供给”与“保环境”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重新思考渔业的发展定位,规划未来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提品质、促融合,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具体来说,在稳定大宗鱼类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着力转变生产方式,限制塘库投肥精养,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挖掘利用渔业的生态学潜力和功能;集成创新生态环保节能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池塘精细渔业,建立以环境因子为核心指标的养殖模式评价监管体系,提升产品供给品质;借助“互联网+”、“全域旅游”平台,打造渔业发展新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根据我区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养殖水域开发的总体思路: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源区生态敏感区的管理,采取划定禁养区、限养区等限制措施,保护水域环境和渔业资源;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养殖模式上注重环保,创新养殖思路,突出常规水产品养殖主线,加快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统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壮大生态休闲渔业产业,多方位引入资金,推动水产养殖多元化发展;四是有机结合市场,扩大开发水产精深加工份额,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提升水产质量和效益。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一、功能区划概述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
1.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2.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外60米的范围以内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
1.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水域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限制在重点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和其它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其它养殖区包括稻田综合种养等。
二、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和保护重点
保护重点为养殖区。
规划是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的行为。其它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积极推进全区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办理与审核工作,保障渔民合法权益,落实国家强渔惠渔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进程。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一、禁养区范
按农渔发〔2016〕39号文件规定:
(一)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①湖库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水域、陆域,渠道上从输出口至取水点的水渠水域及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②溪流地表水以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围的河道及河岸纵深50米陆域。③地下水以取水口半径30米内)
(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三)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划定范围:
(一)褒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核心区由以下个拐点沿河道方向顺次连线所围的水域:武关驿(107°58.270′E,33°35.025′N)—五里铺村(107°58.270′E,33°0.977′N)—河东店(106°57.388′E,33°12.797′N)—沙河沟村(106°53.025′E,33°15.272′N)—青桥驿(106°57.545′E,33°21.301′N。共514公顷。
(二)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汉江汉台段31.1公里(勉县界—城固界)核心区、缓冲区。
(三)汉台区褒河段湿地保护禁养区:褒河11.1公里(河东店—孤山)河岸两侧外延五十米的湿地保护区。(根据《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
(四)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高铁三角水源地、汉台区内、各镇、各村集中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五)地表水水质控制段:汉江汉台段31.1公里(褒河入汉江口—汉台、城固界,农防20.9公里;城防10.2公里)汉江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褒河11.1公里(河东店—孤山)汉江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
(六)城镇居民区或文化教育科研研究区/法律规定的其它禁止养殖区:陕南植物园、莲花池公园、东来湖(城东新区)以及兴汉新区7座水库。
三、管理措施:
(一)撤除禁养区人工养殖网箱、网围、拦网,禁止从事投肥投饵等各类水产人工养殖行为,坚持依托水域资源,以水养鱼,以渔洁水的原则,通过对水生态和水生物资源监测,科学开展人工增殖放流、设置人工鱼巢等增殖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持鱼类生物多样性。
(二)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首先解除承包养殖合同,由区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禁养区内原有投饵投肥的水产养殖场点,已有政府文件规定实施办法的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未出台文件规定的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限期依法关停或责令搬迁,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到2020年底全区基本实现禁养目标。
(三)加强农业源污染治理,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入河湖,相关部门单位要对水源地进行监督管理,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定期发布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建立生态预警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制定禁养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出台并执行违反禁养区管理办法的行政处罚办法。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一、限养区范围
按农渔发〔2016〕39号文件规定:
(一)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①湖库包括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蓄水线以上200米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水库的河流的入口上溯25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②河流地表水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2500米,下游边界向下200米范围的河道及河岸两侧纵深200米陆域。③地下水点为中心,半径30—60米范围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
(三)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生态功能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划定区域:
(一)风景名胜区:汉中石门风景区16平方公里,国家3A级景区、褒河森林公园3312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二)二级水源保护区内:铺镇状元水库、铺镇稻香水库养殖区
(三)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高铁三角水源地、汉台区内、各镇、各村集中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四)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汉江汉台段31.1公里(勉县界—城固界)实验区。
(五)汉台区褒河段湿地保护限养区:褒河11.1公里(河东店—孤山)河岸两侧外延一百米的湿地保护区。(根据《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
三 、管理措施
(一)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不再新建池塘,现有的水产养殖污染排放需符合相关规定。
(二)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池塘,现有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需符合相关规定。
(三)基本农田:根据《汉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基本农田内禁止挖塘养鱼,可在囤水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四)城镇建设规划区:城镇规划建设区不再新建池塘,现有的水产养殖污染排放需符合相关规定。
(五)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六)汉台区等农村集体生活用水源地水库,全面限制投肥投饵养殖。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鱼产力评估工作,科学确定鱼种投放品种、比例和养殖容量,提倡投放以鲢、鳙、三角鲂、鲴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天然生态养殖模式。鱼种投放宜放1龄以上规格的鱼种,种质符合GB/T11777的规定。加强水质监管,限制周边生活污水及畜禽粪直接排入水库。
(七)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解除承包养殖合同,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
(八)制定限制养殖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出台并执行违反限养区管理办法的行政处罚办法。
第十二节 养殖区
一、养殖区范围
按农渔发〔2016〕39号文件规定:
(一)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二)汉台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而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面。
二、划定区域
(一)池塘养殖区:铺镇、河东店镇、宗营镇、武乡镇、汉王镇、老君镇、徐望镇、七里办事处、石门水库管理局、市水产试验站、汉台区种猪场、汉台区抗旱服务站等区内池塘,共计5334亩。规划详见附表7 汉台区水域滩涂(水库、池塘、稻田)养殖统计表
(二)水库养殖区:关塘、瓦窑二库、狮子沟水库、窑湾水库、状元水库、堰沟湾水库、肋巴沟水库、鱼塘沟上库、鱼塘沟下库、邢家坝水库、范寨水库、郭家沟水库、猫头咀水库、许家岭水库、李家沟水库、马堰沟水库、庙沟水库、狮子头水库、马家崖水库、珍珠庙水库、皇塘水库、顺池水库、周家沟水库、夏池水库、背坡水库、深沟水库、冲沟水库、留马山、凤家沟水库、寺沟水库、西沟水库、崔家沟水库、黎明水库、蚂蚱堰水库、留马山水库、李家沟水库、稻香水库、车家坡水库、堰沟湾水库,共计39座3414亩。规划详见附表7 汉台区水域滩涂(水库、池塘、稻田)养殖统计表
(三)稻田养殖区:红元农场、冲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望镇、汉王镇、武乡镇、宗营镇、老君镇均规划有稻田养殖,共计4752亩。规划详见附表7 汉台区水域滩涂(水库、池塘、稻田)养殖统计表
三、管理措施
养殖区可进行投饵、施肥等活动。利用水循环系统、不向外界排放剩水残渣的高密度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不限制池塘亩产量。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水库渔业利用加强水库水质保护的意见》(陕政办发〔2016〕31号)文件要求,水源地外围保护地带水库网箱养殖面积不应超过水库渔业面积的0.4%,同时要严格控制数量,不得新增围网拦网养殖。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政府强组织领导
区内渔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规划落实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落实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绩效考核。密切配合区委、区政府,协调上下级渔业主管单位,同区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协调、引导各部门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建立与本地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密切联系本地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学会、协会等主体,建立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联合推广机制。
二、强化监督检查
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监管责任以区为主,实行片区管理。镇、办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充分调动和整合其他基层站所执法力量,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重奖举报人,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参与管渔、护渔积极性。严禁自用船只非法捕捞作业,“三无”船只由区政府负责依法取缔,维护正常的渔业秩序。
三、加强实施管理
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展开,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外,不得新建及扩建养殖项目。其他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区水产渔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一、完善并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汉台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落实养殖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区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强养殖证制度实施的组织和领导,要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管制、要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对于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收回《水域滩涂养殖证》。
二、实施水产品质量跟踪认证制度
全面推进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巩固全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成果,大力推进水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HACCP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实施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监管。
三、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律意识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渔政执法队伍,重点打击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电、炸、毒鱼等渔业违法行为,维护水产养殖生产秩序,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
建立水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对水产品产地环境进行调查、监测和安全评价,对养殖用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验,防止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确保水产品质量,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大事。
加强养殖污染防控监管,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拦截与末端治理,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渔业水域的管理,防止工农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尤其要加强重要渔业用水水源的保护,防止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对养殖池塘要实行达标整治,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划定规定,积极开展绿色低碳水产健康养殖。
第十六节 发挥舆论媒体监督作用
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积极宣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开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教育群众,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养殖场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第十七节 健全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渔政队伍建设
大力鼓励、培育、扶持技术咨询、信息服务、鱼苗种供应、水产品销售等服务实体和中介组织,健全和完善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二、落实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扶持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制定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形成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的新局面,各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科技推广、金融服务、产品推介等方面搞好协调服务,努力形成关心、支持渔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健全镇办水产技术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水产技术人员
要加强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渔业新跨越。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推进汉台区水产养殖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建立水产检疫机构,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要抓好水产病害测报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无较大疫情发生。
五、全面推广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
严格规范水产投入品和药品使用,督促水产规模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到2030年,基本完成产品认证,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我区水产品质量。
第十八节 其它保障措施
按照规划和市场要求,实行合理布局,各有侧重的原则,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区域化、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养殖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大力鼓励、培育、扶持技术咨询、信息服务、鱼苗种供应、水产品销售等服务实体和中介组织,健全和完善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渔业新跨越。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推进水产病害测报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节 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节 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1.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2.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表
3.水域滩涂养殖现状与规划对比表
4.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名录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录
6.水域滩涂(水库、池塘、稻田)养殖统计表
附图(规划图):
1.汉台区养殖水域滩涂区位图
2.汉台区水域滩涂现状图
3.汉台区养殖水域滩涂现状图
4.汉台区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分布图
5.汉台区水域滩涂限制养殖区分布图
6.汉台区水域滩涂养殖区分布图
7.汉台区近期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图
8.汉台区远期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图
附件1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代码 |
名称 |
代码 |
名称 |
代码 |
名称 |
|
1 |
禁养区 |
1—1 |
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 |
1.褒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核心区由以下个拐点沿河道方向顺次连线所围的水域:武关驿(107°58.270′E,33°35.025′N)—五里铺村(107°58.270′E,33°0.977′N)—河东店(106°57.388′E,33°12.797′N)—沙河沟村(106°53.025′E,33°15.272′N)—青桥驿(106°57.545′E,33°21.301′N。共514公顷。 2.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汉江汉台段31.1公里(勉县界—城固界)核心区、缓冲区。(附表4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名录) 3.汉台区褒河段湿地保护禁养区:褒河11.1公里(河东店—孤山)河岸两侧外延五十米的湿地保护区。(根据《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 |
||
1—2 |
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 |
汉江汉台段31.1公里(褒河入汉江口—汉台、城固界,农防20.9公里;城防10.2公里)汉江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褒河11.1公里(河东店—孤山)汉江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 |
||||
1—3 |
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
高铁三角水源地、汉台区内、各镇、各村集中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
||||
1—4 |
城镇居民区或文化教育科研研究区 法律规定的其它禁止养殖区 |
陕南植物园、莲花池公园、东来湖(城东新区)以及兴汉新区7座水库。 |
||||
2 |
限养区 |
2—1 |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 |
1.高铁三角水源地、汉台区内、各镇、各村集中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2.汉中石门风景区16平方公里,国家3A级景区、褒河森林公园3312公顷 3.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汉江汉台段31.1公里(勉县界—城固界)实验区。(附表4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名录) 4.汉台区褒河段湿地保护限养区:褒河11.1公里(河东店—孤山)河岸两侧外延一百米的湿地保护区。(根据《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 |
||
2—2 |
重点水库网箱养殖区 |
状元水库、铺镇稻香水库养殖区 |
||||
3 |
养殖区 |
3—1 |
池塘养殖 |
马家塘、猪场大塘、猪场小塘、曹家塘、杜坝塘、鱼塘沟大塘、汉王大塘、王道池大塘、邓家湾大塘、梨木大塘、杜坝村大塘、杜坝村大塘、木龙桥大塘、邰家湾大塘、何家塘、汪洋大塘、王家塘、王家营鱼塘等区域内池塘 |
||
3—2 |
水库养殖区 |
关塘、瓦窑二库、狮子沟水库、窑湾水库、状元水库、堰沟湾水库、肋巴沟水库、鱼塘沟上库、鱼塘沟下库、邢家坝水库、范寨水库、郭家沟水库、猫头咀水库、许家岭水库、李家沟水库、马堰沟水库、庙沟水库、狮子头水库、马家崖水库、珍珠庙水库、黄塘水库、顺池水库、周家沟水库、夏池水库、背坡水库、深沟水库、冲沟水库、留马山、凤家沟水库、寺沟水库等 |
||||
3—3 |
稻田综合养殖 |
红元农场、冲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望镇、汉王镇、武乡镇、宗营镇、老君镇均规划有稻田养殖 |
||||
3—4 |
水产苗种生产区 |
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市水产试验站23口池塘,共计96亩。 |
||||
3—5 |
特种水产养殖区 |
黄颡鱼良种场120亩,北关办事处新岗村大鲵苗种养殖区共计10亩 |
||||
3—6 |
休闲渔业区 |
武乡镇东村水产养殖场110亩,铺镇南池村水产养殖场450亩;老君镇金光村水产养殖场470亩;老君镇王道池村水产专业合作社100亩,汉王镇大兴村专业合作社100亩,铺镇联丰村水产养殖场51亩;七里办事处染房营村水产养殖场111亩。 |
附件2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表
年 度指 标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2030 (预测) |
水产品总产量(吨) |
7919 |
8235 |
8565 |
8908 |
9264 |
9634 |
10020 |
渔业经济总产值 (万元) |
52981 |
55100 |
57304 |
59596 |
61980 |
64460 |
67038 |
水产养殖面积(亩) |
13050 |
13050 |
13050 |
13050 |
13050 |
13050 |
13500 |
从业人员(人) |
3200 |
3300 |
3300 |
3300 |
3300 |
3300 |
3300 |
渔业人均收入(元) |
17210 |
17899 |
18614 |
19359 |
20133 |
20939 |
21776 |
附件3
水域滩涂养殖现状与规划对比表
项目 |
现状面积 |
规划养殖面积 |
变化面积 |
变化情况(%) |
池塘养殖 |
5234 |
5334 |
+100 |
+1.9 |
水库养殖 |
7464 |
3414 |
-4050 |
-54 |
稻田养殖 |
4752 |
+4252 |
||
合 计 |
12698 |
13500 |
+802 |
+6.32 |
(单位:亩)
附件3—1
水域滩涂养殖现状与规划对比表
序号 |
水库名称 |
位置 |
现状养殖面积 |
规划后养殖面积 |
01 |
鱼塘沟下库 |
宗营镇 |
96 |
67.2 |
02 |
鱼塘沟上库 |
宗营镇 |
114 |
79.8 |
03 |
范寨水库 |
宗营镇 |
46 |
32.2 |
04 |
邢家坝水库 |
宗营镇 |
200 |
140 |
05 |
西沟水库 |
宗营镇 |
27 |
18.9 |
06 |
狮子头水库 |
宗营镇 |
40 |
28 |
07 |
马堰沟水库 |
武乡镇 |
120 |
84 |
08 |
崔家沟水库 |
武乡镇 |
45 |
31.5 |
09 |
黎明水库 |
武乡镇 |
60 |
42 |
10 |
背坡水库 |
武乡镇 |
40 |
28 |
11 |
郭家沟水库 |
武乡镇 |
100 |
70 |
12 |
寺沟水库 |
武乡镇 |
54 |
37.8 |
13 |
庙沟水库 |
武乡镇 |
60 |
42 |
14 |
珍珠庙水库 |
武乡镇 |
150 |
105 |
15 |
猫头嘴水库 |
武乡镇 |
50 |
35 |
16 |
周家沟水库 |
武乡镇 |
50 |
35 |
17 |
凤家沟水库 |
武乡镇 |
110 |
77 |
18 |
王庄水库 |
武乡镇 |
26 |
18.2 |
19 |
黄塘水库 |
老君镇 |
100 |
70 |
20 |
夏池水库 |
老君镇 |
30 |
28 |
21 |
顺池水库 |
老君镇 |
80 |
56 |
22 |
许家岭水库 |
老君镇 |
470 |
329 |
23 |
李家沟水库 |
汉王镇 |
200 |
140 |
24 |
马家崖水库 |
汉王镇 |
50 |
35 |
25 |
深沟水库 |
汉王镇 |
50 |
35 |
26 |
稻香水库 |
铺镇 |
60 |
42 |
27 |
关塘水库 |
铺镇 |
14 |
9.8 |
28 |
车家坡水库 |
铺镇 |
16 |
11.2 |
29 |
瓦窑水库 |
铺镇 |
33 |
23.1 |
30 |
窑湾水库 |
铺镇 |
18 |
12.6 |
31 |
状元水库 |
铺镇 |
148 |
103.6 |
32 |
堰沟湾水库 |
铺镇 |
80 |
56 |
33 |
南江池水库 |
铺镇 |
60 |
42 |
34 |
肋巴沟水库 |
徐望镇 |
74 |
51.8 |
35 |
冲沟水库 |
七里 |
36 |
25.2 |
36 |
蚂蚱堰水库 |
七里 |
20 |
14 |
37 |
留马山水库 |
七里 |
36 |
25.2 |
38 |
狮子沟水库 |
石门局 |
450 |
315 |
附件3—2
水域滩涂池塘现状与规划对比表
项目 |
名称 |
序号 |
位置 |
养殖面积(亩) |
规划后面积(亩) |
池塘 |
马家塘 |
40 |
铺镇刘堡村 |
21.41 |
17.1 |
猪场大塘 |
41 |
徐望镇余湾村 |
49.86 |
40.2 |
|
猪场小塘 |
42 |
徐望镇余湾村 |
21.15 |
16.9 |
|
曹家塘 |
43 |
铺镇双庙村 |
31.87 |
24.3 |
|
杜坝塘 |
44 |
老君镇杜家坝村 |
23.04 |
17.9 |
|
鱼塘沟大塘 |
45 |
宗营镇范家坪村 |
104.77 |
81.6 |
|
汉王大塘 |
46 |
汉王镇汉王村 |
30.05 |
24 |
|
王道池大塘 |
47 |
老君镇王道池村 |
32.18 |
24.6 |
|
邓家湾大塘 |
48 |
徐望镇邓家湾村 |
25.73 |
19.0 |
|
利木大塘 |
49 |
徐望镇利木村 |
41.05 |
32.3 |
|
杜坝村大塘 |
50 |
老君镇杜家坝村 |
52.09 |
41.2 |
|
木龙桥大塘 |
51 |
老君镇杜家坝村 |
74.08 |
57.3 |
|
邰家湾大塘 |
52 |
老君镇邰家湾村 |
30.16 |
24.1 |
|
何家塘 |
53 |
老君镇金星村 |
85.09 |
65.5 |
|
汪洋大塘 |
54 |
徐望镇汪洋村 |
46.29 |
38.4 |
|
王家塘 |
55 |
宗营镇赵庄村 |
15.34 |
12.1 |
|
王家营鱼塘 |
56 |
老君镇金星村 |
30.14 |
24.1 |
附件4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名录
市(区、镇) |
类型 |
名 称 |
范围 |
面积(Km2) |
批准文号 |
功能区类别 |
汉台区 |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
褒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
核心区由以下个拐点沿河道方向顺次连线所围的水域:武关驿(107°58.270′E,33°35.025′N)—五里铺村(107°58.270′E,33°0.977′N)—河东店(106°57.388′E,33°12.797′N)—沙河沟村(106°53.025′E,33°15.272′N)—青桥驿(106°57.545′E,33°21.301′N)。 |
5.14 |
农业部第1684号公告 |
|
汉台区 |
自然保护区 |
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
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西乡县茶镇,南北一汉江河堤30米至500米处为界,其中核心区4961公顷,缓冲区7351公顷,实验区5794公顷。 |
18106公顷 |
陕政函 〔2013〕101号 |
附件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录
市(区、镇) |
保护区名称 |
保护区级别 |
范围 |
面积(Km2) |
批准文号 |
功能区类别 |
汉台区 |
高铁三角水源地规划控制区 |
东至柳林航空智慧新城西侧边界代家山路,南至阳安铁路以南200m,西至北外环路,北至西成客专以北200m |
20 |
汉政办字〔2016〕13号 |
附件6
汉台区水域滩涂(水库、池塘、稻田)养殖统计表
项目 |
名称 |
序号 |
位置 |
养殖面积(亩) |
主要品种 |
水库 |
关塘 |
1 |
铺镇李冲村 |
14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 |
瓦窑二库 |
2 |
铺镇新桥村 |
33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 |
|
狮子沟水库 |
3 |
铺镇南池村 |
550 |
鳙鱼、鲫鱼、鲤鱼、草鱼、鲢鱼 |
|
窑湾水库 |
4 |
铺镇关爷庙村 |
18 |
鲤鱼、鲢鱼、鳙鱼 |
|
状元水库 |
5 |
铺镇南池村 |
148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堰沟湾水库 |
6 |
铺镇郑坎村 |
8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 |
|
肋巴沟水库 |
7 |
徐望镇汪洋村 |
74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鱼塘沟上库 |
8 |
宗营镇范家坪村 |
114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 |
|
鱼塘沟下库 |
9 |
宗营镇范家坪村 |
96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邢家坝水库 |
10 |
宗营镇郭湾村 |
200 |
鲫鱼、鲢鱼、鳙鱼、草鱼 |
|
范寨水库 |
11 |
宗营镇范寨村 |
46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 |
|
郭家沟水库 |
12 |
武乡镇吴庄村 |
10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 |
|
猫头咀水库 |
13 |
武乡镇毛寨村 |
50 |
鲤鱼、鳙鱼、草鱼、鲤鱼 |
|
许家岭水库 |
14 |
老君镇庆丰村 |
470 |
鲤鱼、鳙鱼、草鱼、鲢鱼 |
|
李家沟水库 |
15 |
汉王镇七曲村 |
200 |
鲤鱼、鳙鱼、草鱼、鲢鱼、鲫鱼 |
|
马堰沟水库 |
16 |
武乡镇邢家坝村 |
120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 |
|
庙沟水库 |
17 |
武乡镇共力村 |
60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 |
|
狮子头水库 |
18 |
武乡镇小寨村 |
40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 |
|
马家崖水库 |
19 |
汉王镇永久村 |
12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 |
|
珍珠庙水库 |
20 |
武乡镇王岭村 |
15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皇塘水库 |
21 |
老君镇王道池村 |
100 |
鲤鱼、鳙鱼、鲢鱼 |
|
顺池水库 |
22 |
老君镇王家沟村 |
80 |
鲤鱼、鳙鱼、草鱼、鲢鱼 |
|
周家沟水库 |
23 |
武乡镇郑庄村 |
50 |
鲤鱼、鳙鱼、草鱼、鲢鱼 |
|
夏池水库 |
24 |
老君镇徐家营村 |
30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背坡水库 |
25 |
武乡镇宋沟村 |
40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深沟水库 |
26 |
汉王镇黑庙村 |
50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冲沟水库 |
27 |
铺镇染房营村 |
36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庄河叉水库 |
28 |
武乡镇曹寨村 |
30 |
鲤鱼、鳙鱼、草鱼、鲢鱼 |
|
凤家沟水库 |
29 |
武乡镇镇东村 |
21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寺沟水库 |
30 |
武乡镇共力村 |
54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西沟水库 |
31 |
武乡镇 |
24 |
鲤鱼、鲢鱼、鳙鱼 |
|
留马山水库 |
32 |
七里办事处 |
32 |
鲤鱼、鲢鱼、鳙鱼 |
|
黎明水库 |
33 |
武乡镇 |
85 |
鲤鱼、鲢鱼、鳙鱼 |
|
南江池水库 |
34 |
铺镇 |
6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车家坡水库 |
35 |
铺镇 |
16 |
鲤鱼、鲢鱼、鳙鱼 |
|
崔家沟水库 |
36 |
武乡镇 |
36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蚂蚱堰水库 |
37 |
七里办事处 |
21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稻香水库 |
38 |
铺镇 |
60 |
鲤鱼、鲢鱼、鳙鱼 |
|
王家河水库 |
39 |
汉王镇 |
92 |
鲤鱼、鲢鱼、鳙鱼 |
|
水库养殖小计 |
3414亩 |
||||
池塘 |
马家塘 |
40 |
铺镇刘堡村 |
80 |
鲤鱼、草鱼、鲢鱼、鳙鱼 |
猪场塘 |
41 |
徐望镇余湾村 |
54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鳙鱼 |
|
曹家塘 |
42 |
铺镇双庙村 |
16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 |
|
杜坝塘 |
43 |
老君镇杜家坝村 |
50 |
鲤鱼、鲢鱼、鳙鱼 |
|
鱼塘沟大塘 |
44 |
宗营镇范家坪村 |
96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汉王大塘 |
45 |
汉王镇汉王村 |
20 |
鲫鱼、鲢鱼、鳙鱼 |
|
王道池大塘 |
46 |
老君镇王道池村 |
30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邓家湾大塘 |
47 |
徐望镇邓家湾村 |
8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利木大塘 |
48 |
徐望镇利木村 |
30 |
鲤鱼、鲢鱼、鳙鱼 |
|
杜坝村大塘 |
49 |
老君镇杜家坝村 |
45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木龙桥大塘 |
50 |
老君镇杜家坝村 |
50 |
鲫鱼、鲢鱼、鳙鱼 |
|
邰家湾大塘 |
51 |
老君镇邰家湾村 |
18 |
松浦镜鲤、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何家塘 |
52 |
老君镇金星村 |
60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 |
|
汪洋大塘 |
53 |
徐望镇汪洋村 |
70 |
鲤鱼、鲢鱼、鳙鱼 |
|
王家塘 |
54 |
宗营镇赵庄村 |
20 |
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 |
|
王家营鱼塘 |
55 |
老君镇金星村 |
26 |
鲫鱼、鳊鱼、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 |
|
池塘养殖小计 |
5334亩 |
||||
稻田 |
红元农场 |
56 |
河东店镇张寨村 |
100 |
黄颡鱼、甲鱼、小龙虾 |
冲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57 |
七里街道办事处 |
52 |
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小龙虾 |
|
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 |
58 |
汉王镇红星村 |
300 |
小龙虾 |
|
稻田综合养殖 |
59 |
徐望镇、汉王镇、武乡镇、宗营镇、老君镇 |
4300 |
鲫鱼、小龙虾、泥鳅、甲鱼 |
|
稻田综合养殖小计 |
4752亩 |
||||
总计 |
135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