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安全底线,依法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切实用高质量安全生产护航生态环境保护。现将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度,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抓牢中央、省、市、区环境保护督察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注重环境保护源头治理,突出整治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注重安全监管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对应急管理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全年内无监管企业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严重环境破坏问题。
二、本单位责任落实情况
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关系长远、关系民生、关系稳定的大事,我局高度重视,局党委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等重要文章,真正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在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通过组织学习,研究部门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全局干部职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开展学习宣传,营造齐抓共管氛围。制定宣传学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利用周一例会、理论中心组会议、党委班子会议、危险化学品、工贸工作微信群、干部职工工作群等方式,向监管企业、干部职工宣传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工作措施。
三是严格执法、加强烟花爆竹禁售工作。2024年在禁售区开展了多轮次烟花爆竹市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查扣、没收违规销售烟花爆竹813件。向中心城区重点个体工商户发送烟花爆竹禁售短信13000余条,通告3000余份,向其他群众发送禁放短信2万条次。
四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聚焦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督导,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要求相关企业要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企业对标自查率100%、线上录入率100%、问题隐患整改率100%。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加强异常工况安全风险管控。要深刻汲取国内外典型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排查隐患问题,并结合季节性安全风险特点,警示提醒企业做好设备设施防雷防静电等风险防控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聚焦协同发力配合市局开展重大危险源“消地协同”交叉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按时整改。及时在陕西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监测系统进行线上抽查和视频巡查。24年全区重大危险源企业运行平稳。
五是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指导协调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行业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地质灾害类等应急演练,不仅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应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理的理论水平,还进一步促进了应对防范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处置的实战化能力。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物资进行补充完善,目前共储备20多万元救援物资,包含吸油毡、吸油棉等环境应急物资。
六是强化森林防火、筑牢人民防线。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及时提请区政府调度安排部署全区森林防火工作,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召开森林防灭火调度会23次。统筹谋划,动员各级各相关部门单位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8名区级领导下沉4个涉林镇,累计派出森林防火督导组10个,261名下沉干部值守进山入林卡点。建立17个集中祭祀点,引导群众集中时间文明祭祀,设立40个固定森林防火管护站,78个临时检查卡点,400余名护林员全员在岗。同时全面点验2支半专业队伍、17支群众性扑火队伍,编排基干民兵255人,前置消防救援力量6组10车55人。结合涉林镇村实际,制定镇村两级防灭火应急预案模板,确保基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汉台发布上刊发森林防火宣传视频6期,预警提示、文明祭祀倡议、科普信息等6期。向全区7.5万名学生家长发放了《“小手拉大手,共筑绿色防火墙”——森林防火倡议书》。在林区张贴森林防火标语6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200份,出动各类宣传车200余次,悬挂横幅300余条、发放防火令、文明祭祀倡议书500余份,印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森林野外非法用火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强化警示震慑作用。发动全区208个物业公司、227个村(社区)通过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广泛化宣传。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大风险管控,做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整治质量,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二是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及相关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