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是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按照“主要诊断+主要操作”的规则将住院病例聚类成组。简单来说,就是一诊断、一操作、一病种,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每个病种的分值,再根据分值进行支付。成立DIP改革工作专班,指导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接口改造,建立汉台区DIP包抓包联帮扶机制,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纳入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已将21家医疗机构纳入DIP实际付费。实施DIP付费后药耗、检验费用占比有所下降,在不增加总体医疗费用的前提下,向医疗服务倾斜,提高基金质效。设定基层病种,执行同城同病同价,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较前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均在5%以上,医疗费用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得到缓解,促进医、保、患三方共赢。二是落实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集采范围持续扩大,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药物等1000余种品规药品耗材均纳入带量采购,基本覆盖基层医疗机构80%以上临床常用品类;通过医保信息平台动态监管机构平台报量、合同签订、配送使用情况,确保中选产品“应采尽采”。
2025年以来,全区21家医疗机构共采购集采药品39批次705个品规,耗材37批次3.37万只(个、套),累计2909.63万元。集采药品“三进”行动稳步推进,全区180个村卫生室实现集采药品100%全覆盖,65家零售药店,3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定点医药机构采购费用显著降低。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0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