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五区”建设,追赶超越、奋力拼搏,全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优的态势。
一、综合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252.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11.74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2.22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7.3:44.3:48.4。人均生产总值46698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1%。
二、农业
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汇力园区生物菌检测中心、中园园区9000平方米智能育苗中心建成投用;新认定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4家,27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整体运行平稳;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家庭农场21个,培育职业农民50人。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2 亿元,同比增长4.4 %。粮食种植面积 26.14 万亩,同比下降1.9%;粮食产量 10.79 万吨,同比增长0.34 %;油料种植面积9.74万亩,油料产量 1.66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8 %和0.5 %;蔬菜种植面积10.22万亩,产量 23.62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4%和3.0 %。(见下表)
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指 标 |
2016年 |
比上年±% |
粮 食 |
10.79 |
0.34 |
夏 粮 |
2.14 |
0.9 |
秋 粮 |
8.65 |
0.2 |
油 料 |
1.66 |
-0.5 |
油菜籽 |
1.66 |
-0.8 |
蔬 菜 |
23.62 |
3.0 |
水 果 |
3.49 |
-2.6 |
生猪、家禽、牛羊年出栏量分别达到20.84 万头、204.29 万只和0.68 万头;肉类、禽蛋、鲜奶产量分别达1.89、0.95、0.62万吨。
2016年主要畜禽产品和年末存栏
指 标 |
单 位 |
2016年 |
比上年±%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1.89 |
0.85 |
# 猪肉产量 |
万吨 |
1.49 |
1.0 |
家禽肉产量 |
万吨 |
0.35 |
-0.3 |
禽蛋总产量 |
万吨 |
0.95 |
2.9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0.63 |
-4.9 |
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10.96 |
-2.1 |
羊年末存栏 |
万只 |
0.26 |
4.7 |
家禽年末存栏 |
万只 |
138.41 |
-1.5 |
大牲畜年末存栏 |
万头 |
0.99 |
2.2 |
# 牛年末存栏 |
万头 |
0.99 |
2.2 |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0.76万吨,同比增长9.9 %。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4.92 万吨;农村用电量5440 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4 %。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2016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1.51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为68.30亿元,同比增长13.1 %。全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9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12.20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区属企业完成总产值182.73亿元,同比增长12.3 %。规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04.76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区属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73.96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年工业产销率为96.5%,比去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其中区属企业产销率95.2 %,比去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以上数据为2016年12月月报数据)全区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44户,工业机器人、精密工量具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涌现,汉江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33户。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16年 |
比上年±% |
啤 酒 |
千升 |
61679 |
4.3 |
服 装 |
万件 |
170 |
0 |
氮 肥(折含氮100%) |
吨 |
23234.96 |
-16.3 |
水 泥 |
万吨 |
205.45 |
12.7 |
大 米 |
万吨 |
28.08 |
43.7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21 万吨/标准煤;企业用电量3.58 亿千瓦小时,原煤消费30.91 万吨。
建筑业规模不断壮大,质效稳步提升。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7个,较上年增加4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6户,二级资质企业22户,三级资质企业29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7.05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增加值40.23亿元,同比增长1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0.6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3%;新签订合同124.85亿元,同比增长16.9%。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28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91.27亿元,增长32.9%;房地产开发投资26.37亿元,同比增长24.9%;跨县区投资完成26.37亿元。房屋竣工面积28.27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4%;商品房销售面积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7 %;商品房销售额18.11亿元,同比增长45.8 %。
2016年全区7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4.2亿元,其中16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8.13亿元,省考市重点项目汉中兴汉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1亿元。33个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西新街东段道路建设项目、“旱改水”工程等7个项目已建成投用。39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数字微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建设项目、佳富和食品孵化园二期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已基本建成。重大项目进展良好,其中汉中王府广场、汉医圣草中药饮片和保健品生产线建设、阳辉现代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2016年,汉台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03 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88家。年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49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批发业实现社零总额37.54亿元,同比增长0.7 %,零售业实现社零总额94.83亿元,同比增长20.6%,住宿业实现社零总额1.30 亿元,同比增长5.4 %;餐饮业实现社零总额 11.81亿元,同比增长16.1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八大类中,食品烟酒类上涨4.7%;衣着类上涨2.4%;居住类上涨0.6%;交通通信类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均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
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同比增长4.6%。截止2016年底,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5826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52973万吨公里。
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亿丰商贸城、普汇中金物流港等商业旗舰项目即将投用,鑫辉汽配等11个专业市场、汉中茶城等7个商业综合体建成,电商企业达到25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为17.39 亿元,同比增长25.0 %。其中完成邮政业务量0.88 亿元;完成电信业务量6.05亿元。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2016年成功引入京东集团、修正药业等知名企业和品牌落户汉台。全年新签、续建招商引资项目133个,年度到位资金 87.87亿元,其中省外资金 76.93亿元。
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完成“三建设一整治”年度任务,汉武路 8.5 公里沿线景观提升顺利完成,北丘桔园古镇风景线风貌逐渐形成,花果、徐望等乡村游、观光游、采摘游成为新热点,全年共接待游客 86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2.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6%和23.0%。
七、财政、金融
2016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8.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6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7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区地方财政支出(上报市财政数据)28.59亿元,同比增长8.1%。
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11亿元,比年初新增15.95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6.5%。其中,短期贷款50.07亿元,比年初减少12.74亿元,与年初相比下降20.3%;中长期贷款176.09亿元,比年初新增13.85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8.5%。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2.41亿元,比年初新增45.53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8.3%。其中个人存款364.80亿元,比年初新增40.73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12.6%。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供给侧改革初现成效。新建西关、和谐新城、武乡第二、河东店中心、回龙5所幼儿园,增加幼儿学位1200个,撤并农村2所高中,新建汉台二中,增加高中学位2000个,通过增加幼儿园、高中绝对数量,解决教育短板。“双高双普”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投入创建资金2.6亿元,完成39个教学用房项目、115个维修改造项目,49个学校土操场改造。民生政策落实有力,实施13年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覆盖学前至大学入学前15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建立了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成立学校联盟9个,被评为全省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居全市第一,初中升学率达99.78%。 2016年全区高考二本上线1719人,一本上线998人,体育艺术双过线143人,高考上线率实现“八连增”。全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1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2 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01 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58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 0.45万人。全区社会福利院9所,床位1320张,年末在院人数764人。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2.32亿元,其中规上工业R&D投入2.21亿元,技术市场交易额达5.6亿元,获得专利授权971 件,位居全市首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6年“两馆一站”100%免费开放,全年服务群众2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8%。为28个村(社区)配发了价值56余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投入资金15万元,启动陕南首家全省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工作。全年镇、办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25%以上。新增文化经营单位12家,投资总额2610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4%(错年使用)。全区拥有剧场5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2.64万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100%。
组建了以市医院为龙头的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受到省市肯定,市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市精神病院医技楼和宗营等3个卫生院综合楼建成。人口计生服务不断优化,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计生奖扶政策落实到位。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个(不含卫生所、医务室、诊所),专业卫生机构床位数7034 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8079人,其中执业医师 2381人,注册护士3542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体育工作蓬勃开展。23所学校建成足球项目特色学校,10所学校建设篮球项目特色学校;参加了省第七届重点项目少儿运动会,共获得奖牌21枚,其中游泳项目获得团体总分全省第一。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人口为57.05万人(公安人口),全年出生人口5782人,出生率为10.09‰;死亡人口2745人,死亡率为4.79‰,全年净增人口303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0‰,全区共有城镇人口33.09万人、乡村人口23.95万人,年末总户数21.22万户,户均人口2.7人。
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58元,同比增长9.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10元,同比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14元,同比增长8.5%。
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促就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5.32万个,新增就业 1.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9 万人次,创经济收入 15.9 亿元。年末全区就业人员40.01 万人,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为11.48 万人;个体、私营从业人员12.56万人。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59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01万人、14.33万人、15.03万人和8.8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42万人。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1 万名困难群众享受城乡低保,发放保障金 7390.24 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 7536 人次,发放救助金 1841.2 万元。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参合人数 27.99 万人,参合率达 99.81%。
深入推进“四城联创”,积极实施“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燕子河排洪渠改造一期顺利完成。全力打好治污降霾攻坚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73.77%。加快江北垃圾场环境修复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 %;全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1.72 %;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3.6%;完成中幼林抚育 5000亩、封山育林 6000 亩,治理水土流失20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6.7 %;绿化覆盖率达37.8%。生态建设强力推进,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为公安年报数。
4、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5、公报中数据与《汉台区统计年鉴》数据不符时,以年鉴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