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区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行稳十年赶考路 书写汉台新答卷

——汉台区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年9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系列变化,汉台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汉台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发展动能持续壮大,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宜居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汉台区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跨越两百、三百亿大关,2021年突破四百亿,达416.43亿元,是2012年的2.7倍,2013-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在全市占比由2012年的21.3%提升至23.5%。在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由2012年的20位升至2021年的14位。

人口势能不断集聚。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显现,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总量62.05万人,比2012年增加6.9万人,增长12.4%。七人普数据显示,全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达20.8%,超过全国、陕西省、汉中市水平,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5279人上升为20824人,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

人均水平稳步提升。人均GDP由2012年的28442元上升至2021年的67237元,增加了38795元。2021年,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5291元,是2012年的1.8倍。

财政金融保障有力。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财政金融体制日趋完善。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实现地方财政支出30.91亿元,是2012年的1.7倍。20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8.49亿元,是2012年末的2.4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3.14亿元,是2012年的4.0倍。保费收入52.34亿元,是2012年的6.4倍。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9.2:40.8:50.0调整为2021年的4.7:38.1:57.2,一产比重下降4.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三二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粮食总产量11.61万吨,比2012年增长12.2%,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实现增收。农产品结构调整加速,蔬菜、水果产量达27.76、5.97万吨,比2012年增长49.6%、227.0%。生猪、家禽、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2万头、153.5万只和8969头。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9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国家级合作示范社1个、省级自强社2个、“两品一标”产品7个,高效农业占比达41%。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航空零部件配套、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食药、现代材料等主导产业带动全区工业稳步发展。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达117户,较2012年增加49户;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5.86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4%。与2012年相比,变压器增长124.1%,商品混凝土增长230.1%,中成药产量增长164.4%,发酵酒精、铁合金、钢化玻璃、电子元件从无到有。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6%,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6.1%。

建筑市场活力增强。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呈现多主体发展格局,实力和贡献明显提高。从不变价增速来看,2013-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0%,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从现价总量看,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达64.14亿元,是2012年的1.2倍;从占GDP的比重看,十年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保持在14.3%以上。建筑业以健康快速的发展,以及对大量关联产业的有效带动,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第三产业活力迸发。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高起点谋划现代服务业布局,服务业实现跨越式进展,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8.16亿元,是2012年的3.0倍;2013-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2013-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增长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增长4.2%,住宿和餐饮业年均增长5.0%,金融业年均增长8.8%,房地产业年均增长6.1%,营利性服务业年均增长18.4%。

三、扩大内需取得新进展发展动能持续壮大

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始终把抓产业、上项目作为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2021年,兴汉路综合改造、城市综合创建、大汉锦绣、洁尔健医疗保障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30个项目建成投用,省道315汉台段、崔家营小学、长青林业局棚户区改造等77个项目加快推进。107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3.65亿元,3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1.91亿元。

2012-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投资额超过2700亿元,年均增长13.2%。

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需求快速提升。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2021年又跨越200亿元,达228.03亿元,占全市份额近四成,是2012年的2.6倍,2012-2021年年均增长10.2%。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达到179户,比2012年增加87户。

核心商圈迭代升级,全域旅游多点并进,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建成吾悦广场等20余个商业综合体,汉台数字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山河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兴汉胜境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021年接待游客139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8.91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0、4.4倍。

四、改革创新焕发新活力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市场动能有效激发。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改革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突破6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达51.7%,成功创建省级基层政务公开示范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高新区体制机制、“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不断深化,财税体制、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全面落实,国企国资、投融资改革稳步推进,大学区制、“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自主创新改革有序铺开,行政审批“五减三加”、红星村“三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等改革举措得到中省肯定。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质效双增,成功引入中环集团、雅居乐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2021年新签、续建招商引资合同20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7.46亿元,是2012年的4.5倍。

创新动能加快集聚。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区R&D经费支出3.65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0.973%。创新平台取得突破,截至2021年建成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家、创新平台7个,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家。科技创新实力有了质的提升,中航电测等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颐高互联网+双创园”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区。2021年共获授权专利982件,其中:发明专利127件,实用新型专利782件,外观设计专利73件。创新成果加快转化,2021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9亿元。

五、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西成高铁投入运营,宝巴高速建成通车,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246.84公里,较2012年增加了247.55公里,“三高三铁三国道一机场”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2021年城镇化率75.13%,比2012年提升了7.73个百分点。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兴汉新区、滨江新区强势崛起,城东片区加速开发,202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42平方公里,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15.37亿元,是2012年的1.85倍。望江路、金华路等10余条道路建成投用,汉江北岸堤顶路全线贯通,中心城区一环内“断头路”基本打通,城市道路面积由2012年的276万平方米增长到371.19万平方米,增长34.5%。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11666户35164人实现脱贫、5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水电路讯邮”全覆盖,“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清零,区扶贫办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坚持城市开发与乡村振兴并举,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均已通公路、电、电话、有线电视和宽带互联网,旱厕改造、垃圾处理、规范农村建房、黑臭水体整治、移风易俗全面深入推进,完成国道244、省道315汉台段路基工程,乡村公路达933.6公里,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7万户。镇村建设成果丰硕,铺镇产城融合、武乡“三区”融合、河东店“三产”融合模式日趋成熟,打造美丽乡村24个,吴庄、花果、狮子村分别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六、绿色发展展现新画卷宜居环境品质提升

节能降耗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单位GDP能耗由2012年的0.6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21年的0.3035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53.3%。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深入开展工业节能,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7万吨标准煤,较2012年下降12.51万吨标准煤,下降42.8%。用能方式加快变革,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不断降低,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11.49万吨,较2012年年均减少1.3万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秦岭生态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林(山)长制全面推行,“青山”联合执法、“绿盾”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关闭矿山22家,全区森林覆盖率28.2%,依法管山治林和土地管理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最美河湖”三年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十年禁捕”扎实推进,水源地保护持续加强,汉江、褒河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地表水达标率100%。城市绿化成效显著,2021年绿地面积达1554.8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持续推进铁腕治霾,“禁煤区”燃煤锅炉全面清零,空气优良天数屡创新高,空气质量达标率87.4%。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引领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七、共享发展取得新成果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自2015年采用城乡居民收入一体化改革统计口径计算以来,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17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5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3元,分别比2015年增加16201元、14120元、5355元。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2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8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10元。伴随着消费支出的增长,消费需求层次提高,2021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移动电话分别为27辆、245部,分别比2012年增加20.3辆、82.5部。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率先在全省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并实现一体化经办,2021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28万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和全市首家“智慧医保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5.5万人、2.54万人、3.79万人和2.8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4499人和6984人,全年低保资金支出6231.34万元。

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建成城镇日间照料中心68家、农村幸福院118家、社区食堂11家,老君镇、汉中路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镇(街道)”。

教育卫生水平提升。教育基础持续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大班额”,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教育质量稳居全市首位,成功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区和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2021年全区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和普通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4.05万人、0.41万人、0.40万人、0.72万人、2.25万人和3.5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5万人。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388张,比2012年增加了889张;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89人,比2012年增加2400人,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4人,是2012年的1.3倍。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荣获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称号。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末,全区有剧场、影剧院12个,艺术表演团体97个,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100%,图书馆现有藏书27.7万册,2021年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次26.5万。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图书馆被文旅部评定为一级馆,龙江街道办事处(龙舞)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持续创建体育运动项目品牌学校,布点教体融合学校20所。全面推进群众体育工作,精彩圆满完成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汉中站各项工作和承办的竞赛项目。

过去十年,汉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十八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首善区,持续提升首位度,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顺利完成。

展望未来,汉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聚力“13469”战略实施,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走在前、作表率,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