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区“四聚焦”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

汉台区作为全省35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区之一,近年来,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放管服”改革精神,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获得全市“十大创新服务”表彰,“五减三加”审批服务模式被评为“全省十大优秀审批服务案例”,“五下沉五提升”成为全市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模板。

聚焦审批服务模式革新,大力推行“一网一门一次”服务

一是一网审批不见面。2018年7月在全市率先建成投用“汉台区政务服务网”,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和“不见面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可办率达到99%。二是一门办事少跑路。坚持“应进全进”,与企业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镇大厅,进驻比例达到85.71%。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窗。三是只跑一次更高效。全面推行“套餐式”审批服务,对关联度较高的多个许可事项进行梳理、组合,实行一张清单告知,多个证照同步办结发放,切实让群众“少跑路”。

聚焦审批服务效能提升,创新推行“五减三加”服务

一是减事项放宽准入。坚持“宽进严管”,先后取消、合并许可事项16项,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19项,保留许可优化准入服务83项。二是减材料降低成本。全面清理无依据申报条件、“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行政许可事项累计减少申报资料证明1120余个,总体精简率50%左右。三是减环节优化流程。审批流程统一整合为“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减少办理环节最高的达到8个。四是减层级合理放权。探索审批权限合理分配机制,逐项明确审批事项的决定层级,需要审批部门主要负责人决定的事项仅占全部事项的五分之一左右,缩短了审批层级链条和办结周期。五是减时限提高效率。在法定时限基础上作出压缩50%承诺时限,常办高频事项做到在时限压缩50%的基础上再提速20%。同时,坚持服务做加法,围绕“加功能大厅扩容”,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围绕“加管理审批增效”,推行“三级预警、四级防范、五级清单”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围绕“加创新服务提质”,整合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促进政务服务不断向好向优。

聚焦审批服务机制优化,着力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推动“审管一体”向“审管联动”转变。建立行政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网上审批系统设立审批与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实时进行信息双向推送,实现审管“协同联动”。二是推动“多头审批”向“并联协同”转变。出台《汉台区并联审批实施意见》,运用专业技术并联审查、联审会议评审、部门联合现场勘验、行政许可前置事项并联审批、网络化并联审批5种模式,配套限时办结、缺席默认、服务承诺和责任追究4项制度,实现高效审批服务,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0%左右。三是推动“分散服务”向“集成服务”转变。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集中入驻发改、住建、行政审批等7个部门领域的12类共38项工程建设事项,实行“一链式”审批运转模式。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400天左右压缩到90个工作日以内。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18项常办高频事项和与之相关的110项审批服务事项按类别集成为“一件事”,精简优化涉及多个部门的材料,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开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原来需要46种材料精简到21种,办理时间由90个工作日提速到30个工作日。

聚焦审批服务触角延伸,积极实施“五下沉五提升”举措

一是政务资源下沉,站点功能提升。加快实体大厅标准化建设步伐,推动各级政务服务阵地全面达标。15个镇办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22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功能升级。二是事项权限下沉,服务能力提升。委托下放镇(街道)166项、村(社区)113项政务服务事项,推进区级部门与镇(街道)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做到权力放下去、效能提上来。三是网络平台下沉,网办效能提升。将区级一体化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向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延伸,逐步建立起三级政务服务事项联动办理网络体系,实现让数据网络多跑腿,企业、群众少跑路。四是工作力量下沉,专业水平提升。整合全区各级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力量,明确帮办员、办事员、联络员、指导员四类人员工作职责,建立起一支权责清晰、协同配合、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队伍。五是服务标准下沉,便民程度提升。在基层站点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管理,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AB岗等制度,主动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各类服务模式,不断改善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服务体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