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汉中石门水利风景区(石门栈道景区)从全国近3000家水利风景区脱颖而出,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水美中国”第二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媒体推介会上现场推介。
陕西汉中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
自古天上银河,地上汉水。千百年来,悠悠汉水哺育了一代代汉江人民,作为汉江一级支流——褒河,对改变汉中市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横跨褒河修建的石门水库,集灌溉、发电、防汛、城市供水、水利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为推动汉中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石门水利文化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景区内的山河堰是刘邦为汉王时,由丞相萧何、曹参创修。1939年在它的堰址上修建了褒惠渠,1969年,又修建了被列入水利教科书的当时全国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石门大坝。
2016年,石门局启动山河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历经现场整治、文物考古、资料收集、国内专家评估和国家灌排委评审,2017年10月报请国际灌排委员会审定,山河堰连同城固五门堰、杨填堰作为“汉中三堰”,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景区增添了一块国际性的“金字招牌”,也极大地丰富了景区水文化内涵。
贯穿景区的褒斜道被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与长城、大运河比肩的中国古代第三大建筑奇迹”,其精华部分是东汉永平四年,汉明帝刘庄下诏,用“火烧水激”之法,在石门大坝西岸山崖中开通的被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为“世界第一例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在全力做好水工程安全、水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山河堰”“褒斜道”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发水文化科普项目、举办“中国栈道文化峰会”等方式,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该景区先后获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景区管理经验被列入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蓝皮书。
同时,该景区专注于高质量旅游服务,创立企业旅游服务和管理标准,形成“水利+研学+科普+文旅”等多业态产品,有力带动了地方乡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