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政府所在地,陕南最大商品集散地,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政区划分
全区辖铺镇、武乡、河东店、宗营、汉王、老君、徐望7个镇,北关、东关、东大街、汉中路、中山街、七里、龙江、鑫源8个街道办事处,共15个乡级政区;下设75个居民委员会(社区),147个村民委员会。
名称来历
因刘邦行宫古汉台而得名。公元前206年 ,汉王刘邦驻跸汉台,筑坛拜将,以此为发祥地,建立西汉王朝。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51′~107°10′,北纬33°02′~33°22′,地处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中心。东连城固县以洪沟河为界,东南、南、西南临汉水,与南郑区隔江相望,西、西北隔褒河与勉县相邻,北靠天台山与留坝县接壤。区政府驻中山街80号,电话区号0916,邮政编码723000。
政区沿革
史称南郑。夏代属褒国,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置南郑县。为历代郡、州、府、路、道、区治及附郭首县。晋武帝泰始二年(206)置梁州,州、郡、县同治南郑。西魏废帝三年(553),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隋开皇初年(581),复称南郑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设山南道,辖梁州,道、州、县治南郑。德宗兴元元年(784)二月,升附郭南郑县为“赤县”,与京城长安同等。宋置利州路,辖兴元府,路、府、县均治南郑。元改兴元府为兴元路,路、县治南郑。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兴元路改为汉中府,治南郑。至清末,府、县治不变。1913年汉中府改为汉中道,治南郑。1928年撤销。1935年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及县府驻南郑。
1949年12月6日,南郑解放,以县城及近郊设南郑市。12月12日,南郑市人民政府成立。辖原南郑县的城关五镇及近郊的石马、汉水。同时设南郑县,治所十八里铺(今铺镇),辖原南郑县的农村乡镇。
1953年11月13日,南郑市改为汉中市,1954年1月1日对外办公。
1958年12月,汉中市、南郑、褒城、留坝县及黎坪中心区部分地方合并为汉中市。1961年9月11日,市县分设,恢复南郑和留坝县。汉江以南8个公社属南郑县辖区(县政府驻周家坪),马道、留坝两社归属留坝县。城区、褒河、铺镇、武乡、石马、汉水属汉中市辖区。汉中市设4区(含城区)、24个公社、5个办事处,215生产大队,46个居委会,1491个生产队。
1964年6月5日,汉中市改为汉中县,同年8月1日对外办公。
1980年8月17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汉中市。辖1个镇(城关镇),下设4个(东大街、东关、中山街、汉中路);三个区(褒河、铺镇、武乡),下设24个乡;2个直属乡(石马、汉水)。共有58个居民委员会,217个村民委员会。
1992年7月,成立兴元开发区(8月改为鑫源开发区)。9月,撤销城关镇及褒河、铺镇、武乡三个区,改设7个街道(东大街、东关、中山街、汉中路、北关、舒家营、鑫源),5个镇(褒河、铺镇、武乡、宗营、龙江),4个乡(老君、汉王、七里、望江)。下设70个居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委员会。
1996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汉中市,设立汉台区。6月,改老君、汉王、七里3个乡为镇,恢复徐家坡乡。7月18日,汉台区正式挂牌对外办公。汉台区辖7个街道(东大街、东关、汉中路、中山街、北关、舒家营、鑫源),8个镇(河东店、铺镇、武乡、宗营、龙江、老君、汉王、七里),2个乡(徐家坡、望江)。市、区机关均驻汉台城区。
2001年3月,鑫源开发区、鑫源街道上划汉中经济开发区(北区)。12月,改设七里镇为七里街道。汉台区辖7个街道,7个镇,2个乡,下设55个居民委员会,210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7月,舒家营街道办事处、龙江镇合并为龙江街道办事处,徐家坡乡、望江乡合并为徐望镇。汉台区辖7镇7个街道共14个乡级政区。
2017年12月,鑫源街道办事处划归汉台区。汉台区辖8个街道办,7个镇,下设75个居民委员会(社区),14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
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总量62.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7.09万人,占75.94%,乡村人口为14.92万人,占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