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记载,张勇字非熊,陕西咸宁(西安)人。但实际上,据史家和学者从相关地方志与墓志铭考证,张勇是地地道道的汉中洋县人,年轻时长得虎背熊腰,高大威猛,精于骑射,武功超群,担任明朝末年驻守九江副将。公元1646年,英亲王阿济格带领大军攻至九江,张勇听从铁哥们建议,率领七百多名兵士归顺阿济格,被顺治授予游击将军,划归陕西总督孟乔芳麾下。从此,张勇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时年,李自成的残部贺珍、贺弘器、李明义等占据汉中、兴安(安康市)和固原,虎视西安,蠢蠢欲动。孟乔芳命令张勇及其副将任珍、马宁分兵讨伐。张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把大刀虎虎生风,杀得敌方溃不成军,贺弘器与李明义被打疼打怕了,龟缩在固原城不敢露面。对峙十数天,张勇没有十足把握攻破城池,便以粮草不足,军士疲惫为由见好就收。1648年,宁夏守将马德叛乱,勾结贺弘器攻陷安定(甘肃安定),独霸一方。顺治震怒,立即传旨给孟乔芳,命令他火速派兵驰援,务必全歼叛军头子。张勇受命跟随总兵刘芳名率领数万精兵出陕入甘讨伐叛军。最终,张勇不辱使命,攻克固原擒获贺弘器和李明义,并遵从旨意将他们就地处斩。马德在混战中被另一名副将马宁砍成两段。捷报传至京师,顺治眉开眼笑,当着众臣的面夸奖张勇是大清威武的“巴图鲁(勇士)”。
在后来的九年间,张勇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经历大大小小战事数十次,镇压四川义军,平定甘肃叛乱,收复甘州与兰州,诛杀义军头领米喇印和丁国栋,朝廷论功行赏,破格提拔他为甘肃总兵,授予三等阿达哈哈番(爵位),因此声名大噪。
大学士洪承畴青睐张勇,指名道姓要他辅佐经略湖广。洪承畴投之以桃,张勇也报之以李。他建议洪承畴以湖南为中心,分兵镇守各个战略要地,整顿官吏、整饬军队、屯田备粮、修建城防、训练水师,助力他开创了一域“管理有序、军民安定、商路畅通、农耕兴盛”的繁荣局面。洪承畴喜不自胜,奏请朝廷擢升张勇为经略右标总兵。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顺治不但准允了洪承畴的奏请,而且还慷慨地把府宅、冠服、甲胄、弓矢等赏赐给张勇。
公元1676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心生异志,以平凉为据点率众背叛朝廷,呼应云南王吴三桂造反。事前,王辅臣派心腹特使携带重金厚礼拉拢张勇和他一块起事,许诺事成之后封王封地共享富贵。张勇碍于与王辅臣昔日的交情,本想三言两语把特使打发回去,但转眼一想,他觉得这样做很不妥当,原因是康熙左边加封他为靖逆将军,兼领甘肃提督,授以临机专断之权,而右边却又派几个亲信安插在他的身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如果草率行事,势必会给眼线留下口实,他们实话实说倒也罢了,若是从中作梗添油加醋,到那时,他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张勇眼一闭心一横,直接把特使咔嚓掉,将礼金礼品分赏给康熙的亲信们。果不其然,康熙得到线报龙颜大悦,册封张勇为靖逆侯。
后来,贝勒洞鄂久攻平凉不下,康熙命令张勇带领精锐部队支援洞鄂。谁料张勇居然抗命不遵,他给康熙上疏说:“巩昌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需要重兵把守。微臣若是分兵驰援,让云南的吴三桂和四川的吴之茂两股叛军钻了空子攻占巩昌,与王辅臣合兵一处,战场形势将会逆转。”康熙觉得张勇言之有理,当即传旨他拼死据守巩昌。最终,周培公与图海携手借助“红衣”火炮大造声势,逼迫王辅臣开城投降。康熙表彰张勇固守巩昌功劳,晋升他为一等侯,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师。
知满足,懂进退,方得始终。年过花甲的张勇明白这个道理,1684年初夏,他以脚踝箭伤复发不能行走为由,申请退休养病。康熙驾临张勇府邸握住他的手说道:“爱卿镇守西北多年,威望高,影响力大,各族军民无不心悦诚服。现在,西北的稳定依旧需要仰仗你,朕的江山社稷更要倚重你,请爱卿给朕一个面子,留下来继续为朝廷效力。先前,爱卿右脚受伤不能骑马行军,乘坐肩舆(不设帷幔的轿子)督战指挥,屡建奇功,让朕既心疼又感动。今天,朕赐你一顶豪华、舒适的定制轿子,还望爱卿不要拒绝朕的美意。”康熙的一席话说得张勇双眼潮润,当场表态愿为大清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年早秋,青海蒙古游牧骑兵集结边城,大有攻城架势。收悉战报,张勇从病榻上一跃而起,星夜兼程赶往前线。然而,刚到四川甘州,张勇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康熙闻讯立即派遣最好的太医和张云翼(张勇之子)快马加鞭前去诊治、照料。可惜的是太医用尽全力也没能把张勇从鬼门关拉回来。这回康熙的心真的痛了,特意停朝一日,亲自主持追悼会祭奠张勇,并下旨加封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号“襄壮巴图鲁”,准许子承父爵。
《清史稿》评价说:张勇身经数百战,每逢大仗,奇谋智计横出,经常以少胜多,战功卓著。身居高位却恭谨温顺待人,选拔将才不看背景只看人品和战绩,甄拔伍卒赵良栋和王进宝为大将,时人都夸赞他有古代名将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