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远)清顺治十三年(1656),汉中府知府冯达道主持纂修了一部《汉中府志》。该志上承明代嘉靖《汉中府志》、万历《汉中府志》,下启清代康熙《汉南郡志》、嘉庆《汉南续修郡志》,是清代记录汉中府历史的首部方志。顺治《汉中府志》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明万历《汉中府志》的基本内容,全面记录了明清交替之际汉中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诸方面状况,其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保存了明万历《汉中府志》的基本面貌。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中方志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汉中府同知张良知纂修的《汉中府志》,当时汉中府领金州、宁羌州二州以及南郑、褒城、城固、洋县、西乡、凤县、平利、石泉、洵阳、汉阴、白河、紫阳、沔县、略阳等十四县。至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改金州为兴安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兴安州直隶陕西布政司,兴安州与平利、石泉、洵阳、汉阴、白河、紫阳等六县不再隶属汉中府。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崔应科纂修《汉中府志》之时,正是明朝后期汉中府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该志书是了解这一特殊时期汉中历史状况的关键文献。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万历《汉中府志》已散佚无存,但通过对顺治《汉中府志》的考察,发现书中直接保存了大量万历旧志书叶。尤为重要的是,顺治《汉中府志》没有新编《艺文志》,而是直接沿用万历旧志《艺文志》,加之嘉靖《汉中府志》也未编《艺文志》,万历旧志《艺文志》就成了今人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中诗文总集。顺治《汉中府志》省时省力的便宜之举,却在无意之间保存了万历《汉中府志》的基本面貌,这也是冯达道留给后人的意外惊喜。
其二,保存了明末清初的珍贵史料。明末战乱、清初兵防、卫所裁革、田赋征收、吴三桂驻守汉中等明末清初汉中史实均仅见顺治《汉中府志》记载。因顺治《汉中府志》纂修之时,吴三桂长期驻兵汉中,志书在藩镇、兵防详载其俸禄及军力部署情况。明末瑞王朱常浩建藩汉中之事散见于全志各卷,卷二《建置志·城池续考》载,明天启元年(1621)汉中设瑞王府拓展汉中府城池;卷四《官守志》载,天启七年(1627)朱常浩就藩汉中途中,西乡县知县徐汝正因供帐不力,为瑞王扈从鞭扑羞辱,乃至溺水而亡,均始见本志记载。明末清初各方势力对汉中地区的争夺攻防战事在本志卷三《食货志·灾祥续考》载,明末清初西乡县、洋县、沔县等三县流寇掠城事,又详载大顺军将领韩文率兵攻打土寇胡向化,导致洋县五云宫被焚的经过;卷四《官守志》又载,清廷任命的关南道副使胡全才与大顺军将领贺珍争夺汉中的战事情况。冯达道秉笔直书、真实记录明末清初汉中社会的真实状况。
其三,冯达道的点评。冯达道生长在社会经济繁荣的江南,江南地区与地处西北的汉中在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冯达道常以旁观者的视角,将汉中与江南相比较。他在《舆地志·沿革》点评汉中所辖州县规模时说:“今日之汉,编户不过百余里,盖江南一小县耳。剖而为九,其有几何?不得已而差次之,洋也、城固也,西乡、南郑也,伯仲之间也。宁羌、略阳,郐以下无讥焉。而况沔之芜陋,也不过一邨落……凤之硗瘠也,万山中一亭长,有白石可煮耳”。《建置志·秩祀》又谈及汉中名宦乡贤祠祀荒芜,“甚有数椽之屋,废而为墟,乡先生不得与社公争酒食,斯可叹也!”令冯氏想到江南名宦乡贤祠宇众多,以至于有“大家香火之讥”,与汉中祠祀荒废形成鲜明对比。《舆地志·风俗》则揭示了本地宗族势力薄弱、百姓好信巫蛊的社会状况,“家号荐绅,人非草莽,乃或谱牒无稽,致宗支之杂糅,寝庙不立,悲祭奠之踉跄,其与穷乡僻里之民懵于七夕、中秋之节者,相去不能以咫”“尤有异者,疾病不求草木之滋,而师巫用事;死丧则狃堪舆之说,而窀穸无期。竞锥刀之末,则告讦起于亲朋;逞睚眦之仇,而性命委诸沟渎”对汉中社会风俗的“落后”状况颇感惊讶。冯达道亦会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点评明清之际的政治变迁,针对清初裁撤卫所,冯氏即指出:“至前朝卫所之设,始未尝不资其扞御,迄其终也,纨绔因仍,而戎籍不可稽,军实不可数。纵有存焉,金鸡玉犬,曾无鸣吠之实。”身为地方主政官员,冯达道对普通百姓有着深切的同情,他辛辣地讽刺那些贪官酷吏“直为攫肉之鸟而已,持论则喙长三尺,判事则手重五觔”,以欺压百姓为能事;又于《人物志·贞烈》指出,能够得到旌表、奖以衣食的贞节烈妇大多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而“委巷单门”之中的贫苦节妇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褒奖,“知之者耕佣牧竖,两两三三,又无气力以致之当事,则亦与烟草同沦而已矣。人间荼苦,百萃于砥节之妇人,而幽光不扬,沈闭泉壑,如掾孰秉,通旁无繇。”冯氏为此“感怆盈中,掷笔而洒无从之涕”,对于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亦怀有怜悯之心。冯达道的评论不但是顺治《汉中府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同样具有突出的文献价值。
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顺治《汉中府志》成书过程极其仓促,因此也留有不少错误与遗憾,在保存万历旧志文献的同时,也沿袭了旧志中的不少错误;加之明清之际史实多以替换增补的方式融入旧志,这就造成了顺治《汉中府志》体例杂乱、内容杂糅的缺陷。总而言之,清顺治《汉中府志》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与缺陷,但这并不影响该志在汉中明清方志中的特殊地位,其独特的文献价值仍有进一步发掘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