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漫话汉中“兴元”由来

  唐时,汉中曾改名为“兴元”,是唐王朝第九代皇帝李适把自己的年号赐予汉中的,并首开帝王年号赐予府县之先河。

帝王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正如东晋人徐禅所说:“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所以,年号是帝王神圣权位的象征。

先秦至汉初尚无年号,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是汉武帝刘彻在汉十九年(公元前140)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建元”就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帝王年号,此后形成典章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以及避讳,甚至是突发奇想,都要更改一下年号。如汉武帝时,曾在一次打猎时捕获一只“白麟”,非常高兴,遂下令改年号为“元狩”。公元前69年,陕西汉中地区发生大地震,导致山崩水涌,汉宣帝刘询遂下令改年号为“地节”,意在“欲令地,得其节”。这是因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的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首创年号的汉武帝使用年号达11个之多,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有14个。历史上,在位期间改年号最为频繁的是女皇武则天。其在位20年,不仅设有“武周”国号,其年号也多达17个,甚至在她68岁那一年,就更换了3个年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年号制定非常严格,要求一代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清朝遵循明例,一个皇帝也只能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明永乐皇帝、万历皇帝、崇祯皇帝,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光绪皇帝等。

据统计,中国2000余年封建王朝的皇帝年号总共有500多个。而年号终止于清朝的灭亡,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其年号为宣统。虽然袁世凯篡位称帝使用过“洪宪”年号,但不被史家认可。

中国皇帝年号的使用,甚至影响到曾经是君主制的朝鲜、越南和日本诸国。比如,目前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第126代天皇为德仁,正在使用的年号为“令和”。

赐名“兴元”

年号是帝王专属标志,民间是不能乱用的。我国在中唐以前,还没有用帝王年号命名县府名的情况。但在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十月,汉中却奉旨改名“兴元”。“兴元”是唐德宗的第二个年号,此后一段时间,汉中府即为兴元府。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与四川甘肃接壤,古称梁州。《尚书·禹贡》载:“华阳黑水惟梁州。”汉中是连接巴蜀的重要枢纽。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汉巴,都南郑”。萧何介绍汉中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汉中历史久远,秦设汉中郡。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曾复旧名梁州。唐德宗李适,是大唐王朝第九位皇帝,在位26年。当唐德宗李适将自己的年号“兴元”赐予汉中后,“汉中”一词就正式淡出汉中的行政称谓。

为什么唐德宗李适要将自己的年号赐予汉中呢?要从“安史之乱”说起。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十一月,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长安失守,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14岁的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颠簸流离,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这也是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帝国陷于大动乱之中。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曰:“(安史之乱)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五月,代宗李豫病逝,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天资机敏,处事干练。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与吐蕃修好,回鹘和亲,用杨炎为相,严禁宦官干政,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因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遭到地方势力的强烈抵制。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底,卢龙节度使朱滔、成德王武俊、淄青李纳、魏博田悦“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发起叛乱,并在对朝廷的作战中接连取胜,兵临唐都长安。

唐德宗李适逼迫丢弃长安,逃到奉天(今乾县)避难,朱滔叛军又追到奉天。李适慌忙南逃,于兴元元年(公元784)三月,由奉天经武功,趋周至,入骆谷,逃到秦岭之南的汉中避难。同年六月,朱泚被唐将李晟打败,夺回长安。李适起驾回銮时,想起他在汉中的几个月,汉中官员不怕叛将朱泚威胁,为大军提供粮草,对他精心照顾,百姓夹道迎送,为之感动。为了报答汉中百姓的情分,就把他的帝王年号“兴元”赐给汉中,以示褒扬。特下诏“改梁州为兴元府”,与长安京兆府同等;附郭的南郑县升为“赤县”(特等县),与京都长安县同等;府下辖各县并升为“”(一等县);对汉中百姓先减当年应缴的捐税银,再免一年的徭役。对80岁以上的老人,则赠以版绶(即授给名誉虚衔)。

始开先河

我国的县以上地名,都蕴藏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从地名的来历、含义和演变来看,其命制和变更常常受到当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地名的命制都是事出有因的。或源于地理地形,或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或源于美好的愿望等等,但源于帝王年号的地名就不多见。

唐德宗改汉中为兴元府,实开我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端。故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注明“以纪年命府名始此”。从那以后,经晚唐、五代、两宋、金元,便陆续出现用帝王年号命府名的现象,如“绍兴府”(今浙江绍兴县,用宋高宗赵构年号命名),“庆元府”(今浙江庆元县,用宋宁宗赵扩年号命名),“隆庆府”(今江西省南昌市,用南宋孝宗赵的第一个年号命名),“大定府”(今内蒙古喀喇沁部,用金世宗年号命名)等等。

到了明清两代,地名反而要避年号之讳了。例如明代直隶有隆庆州,始置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到了清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时为避年号之讳,改名为延庆州(今北京市延庆县)。不过,也有一些地名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做过帝王年号,但与年号没有任何关系,纯属巧合。如“咸丰”为湖北省西部县名,清雍正年间置县。但在该县存在一百多年后,清王朝第七任皇帝文宗奕詝即位,年号“咸丰”。所以此“咸丰”与彼“咸丰”没有任何关系。存在同样情况的还有浙江的永嘉、安徽的广德、河南的太康、湖北的咸宁、甘肃的景泰、永昌等,这些地名都和与其同名的年号没有任何关系。

地名用帝王年号命名,是我国地名史上一种特殊现象。窥其缘由,无不隐匿着一段皇室与地方交融的历史密码,具有特定的时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