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加强历史文物保护 推进非遗文化传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近年来,我区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内涵、提供精神支撑。

“汉阳萧寺塔,飞影入东湖。悠悠奇景在,千载话浮图。在我区东关正街净明寺院,有一座端庄朴素、姿态秀丽的古塔,它就是汉中东塔,又称净明寺古塔。作为汉中目前仅存最早的古代建筑之一,它经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汉中东塔,据考证最晚在南宋庆元四年已建起,距今至少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东塔高15米,原为13层,1953年维修时取掉上部两层,改为十一层。东塔塔身为方形单层密檐式砖塔,各层高度和直径均自下而上,逐层递减,除塔基外,各层塔身四面正中有佛龛一个,两侧有浮雕式单层小方塔一座。东塔整体构造端庄古朴,东塔西影昔日被称为汉中八景之一。因保存尚好、建筑集中完整,东塔具有较高文物价值,2013年,东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俞志超介绍,东塔是南宋以来汉中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建筑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区非常重视对东塔的保护,持续对塔体周边区域实施环境整治,先后13次对塔体进行倾斜沉降监测预防。今年,区上启动了东塔净明寺保护维修工程立项申请工作,目前保护维修工程方案已完成方案评审和财政评审工作,预计在明年初开工修缮。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条条彩龙翻腾在油菜花海间。今年3月,龙江街道举办的“龙游花海·共赏非遗”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龙江街道地处汉江、褒河怀抱之中,龙舞在此兴起并绵延600余年,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如今,逐渐发展成为包含草龙、板凳龙、手把龙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地域特色民间文化艺术,2009年,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龙江街道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区龙江文化站站长闫红介绍,我们深挖龙舞文化开发利用,通过制作草龙、彩龙、板凳龙等民俗道具,采取‘非遗+协会+景区’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文化产品,走出一条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市场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我区实施非遗人才培养“青蓝工程”,实行“以老带新”结对制度,着力建立老中青结合、德才兼备、富有活力的龙舞传承人队伍。同时,在中小学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和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发挥青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张玲介绍,龙江中心小学持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龙舞文化,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记者从区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我区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8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建立文物保护三级责任体系,制定《文物保护执法巡查管理》等制度,积极实施文物抢救、修复工作,大力开展张氏摩崖石刻拓印、龙舞道具、传统弓箭制作、汉中李氏糖画等非遗体验和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共同参与文物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

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邹璋洁认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地域文物和文化遗产,做好汉台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