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诸葛亮武乡侯封地与汉中武乡镇

汉中是三国文化圣地,一代智圣诸葛亮于227年至234年在汉中屯军八年,北伐中原,南卫巴蜀,文治武功,载誉史册,是其人生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在诸葛孔明生命的最后时刻,后主刘禅下诏曰:“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诸葛亮秉政之初被封为武乡侯,既是后主尊崇之意,更有孔明本人愿望,即封在汉中武乡,激励他北伐曹魏,进取中原。在诸葛亮即将告别人世之际,朝廷仍“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也是对其北伐功业的肯定因此,诸葛亮的封地在汉中武乡镇。

一、诸葛亮武乡侯封地在汉中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中就有“武乡”地名,甚至北魏在汉中设“武乡县”,证明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在汉中。《魏书》记载:武乡是北魏延昌元年(512年)置县。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改名白云县。属褒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武乡镇。《南史·胡谐之传附范柏年》:“帝言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廉让之间。’”范柏年卒于公元479年,距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仅245年,说明武乡是古老的地名,在两汉三国时期就已存在。也证明在北魏设“武乡县”之前,武乡就已是汉中名地。说明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在汉中。

其次,唐宋地理学家大都认为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在汉中武乡。唐代著名地理学家、政治家贾耽曾任职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他认为诸葛亮的封地在汉中武乡。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贾耽任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使,后来入朝为宰相(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撰写的《贞元十道录》,又称《十道记》记载:褒城县武乡谷“在县南,即诸葛武侯受封之地。”北宋著名地理学家乐史在他的大著《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三记载:兴元府南郑县“武乡谷,在县东北三十一里。《十道记》云‘在县南,即诸葛武侯受封之地。’”宋代地理学家祝穆在《方舆胜览》记载:兴元府有“武乡谷,诸葛亮封武乡侯,即此”。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在《舆地纪胜》记载:兴元府“武乡,昔诸葛亮为武乡侯。《十道志》云‘武乡谷,即孔明受封之地。’”由以上罗列的文献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唐宋著名学者都认为诸葛亮的武乡侯封地在汉中武乡。

再次,明清地方志也认定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在汉中武乡。明朝文学家何景明《雍大记》记载:“武乡谷,在汉中府境。旧志《胜览》云:‘蜀诸葛亮封武乡侯,即此。’”明朝张良知的《嘉靖汉中府志》记载:武乡谷,在城。旧志《胜览》云,“蜀诸葛亮封武乡侯即此。”顾祖禹《读史方纪要》记载:“武乡谷,在城北门内。《志》云:蜀汉封丞相亮为武乡侯,盖邑于此。《梁州记》:武乡谷,在南郑县东北三十里。《十道志》云在县南。”又说:“武乡城在县西十七里。后魏延昌初,置武乡县,属褒中郡。后周废。”实际上,武乡城是武乡县的县城,而武乡县就在诸葛亮武乡侯封地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得名“武乡县”。顾祖禹精于地理,但他未到过汉中,因此将“武乡城”定位在汉中城西十七里。清朝《康熙汉南郡志》云:“武乡谷,城北门内,旧志谓诸葛亮封武乡侯者此也。”清朝《顺治汉中府志》云:“武乡谷,城北门内,旧志:蜀诸葛亮封武乡侯,即此。”清乾隆时期的陕西巡抚毕沅是一位学者型的封疆大吏,他在《关中胜迹图志》记载:“武乡谷。在南郑县东北三十里。十道志:‘即诸葛亮受封之地。’”明清《汉中府志》将“武乡谷”定位在汉中城内,可能是传抄上的讹误,应纠正为“武乡谷,在城北”,合乎地理地貌与情理。清朝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记载,“武乡谷,在南郑县东北。《寰宇记》:在县东北三十一里,即诸葛孔明受封之地。”《大清一统志》三次修订,始于1686年至1842年结束编纂,历5帝156年方才结束,完成于乾嘉考据学的极盛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国家志书,其观点具有代表性。清朝汉中知府严如也是一位学者型官员,他在《嘉庆汉中府志》记载:“武乡谷,蜀封诸葛亮为侯国。”严如在汉中为官十余年,熟悉汉中的山川形势,同时作为大学者,他又进行了一番颇有意义的考证,并且纠正了明清旧志的错误。他说:“宋梁州刺史范柏年对明帝:‘臣州有武乡。’即此。《魏书·地形志》:‘褒中郡武乡县,延昌元年置。’考其疆域,盖在今南郑、褒城二县之间。《十道志》谓:‘谷在府东北三十里。’《寰宇记》谓:‘在县东北三十一里。’此为近之。旧《志》云:‘城北门内。’非也。”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清末《南郑乡土志》记载:“武乡谷。在城东北三十里,汉封诸葛亮于此。”民国臧励先生主编的《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武乡县。汉侯国,后汉省。今阙。当在山东。蜀汉侯国,封诸葛为武乡侯,即此。后魏置县,西魏废。故城在今陕西褒城县东。”以上一系列证据充分证明,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就在汉中城东北三十里处,即今天汉中市汉台区的武乡镇。

总之,汉中作为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已有1797年的历史。研究三国历史最权威的《三国志》有明确记载,南北朝以来的“武乡”地名可以充分印证,唐宋时期的地理总志描述甚详,明清时期的全国一统志和汉中地方志都确凿无疑地认定今天汉台区的武乡镇就是当年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

二、封诸葛亮武乡侯具有北伐之意

三国时期的爵位与两汉已有较大区别,爵名与爵序排列虽有县侯、乡侯及亭侯,但诸位列侯在这里的大小,只有食邑收入大小的区别,爵等实则同级。诸葛亮的武乡侯封地在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其侯爵是乡侯不是县侯,但实际与县侯等同。这是由当时蜀汉政治决定的,作为相父的诸葛亮为了以身垂范,也不愿将自己封为县侯而“武乡侯”封在汉中,向曹魏表明了蜀汉的政治态度,即正统在我、决不称臣,将北伐中原,一统天下。

首先,诸葛亮封侯是在蜀汉最艰难的时期,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挑起了治理蜀汉的重任。221年刘备贸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222年九月战败,损兵折将八万余人,刘备落荒而逃,仅以身免。223年四月,刘备羞愤成疾,一病不起,在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李严等人。17岁的后主刘禅即,此时的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死后,又兼任“司隶校尉”。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官职以行政为主,乃文官之长而此时的李严是军事长官,“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蜀汉的“永安”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县,这里是蜀汉防卫吴国的东大门,李严为第一任永安都督。诸葛亮与李严两位分掌行政与军事的顾命大臣,后主刘禅自然不敢怠慢。在223年夏天,“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同时封李严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这二人是后主的左右手,爵位皆是乡侯而“都乡侯”是封在城市近郊的爵位,与县侯无关。那么,“武乡侯”也不可能是遥封的琅琊“武乡县侯”,只能是封在汉中盆地的“武乡侯”。既然“都乡侯”李严镇守长江三峡的东大门,那么封诸葛亮于汉中为“武乡侯”,镇守责任更加重大的北大门,就势所必然因此,“武乡侯”是诸葛亮秉政之后的政治宣誓,是为北伐做准备的战略前奏。

其次,封诸葛亮武乡侯于汉中,既是置身“汉家发祥地”的政治荣耀,又是对诸葛亮的期许和鼓励。汉中是汉王刘邦的崛起之地,是大汉王朝的革命圣地。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汉之兴,自蜀汉。”文史大家班固在《汉书》中讲:“汉家本起于蜀汉”。这里的“汉”就是汉中。刻石于东汉的《石门颂》讲的更明白,“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焉。”就是说汉朝定国号为“汉”,实际上就是对汉中作为汉家发祥地的纪念所以,两汉三国时期的汉中在全国有着神圣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政治光环。诸葛亮就曾对刘备讲:“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也。”也就是说,汉中既是汉王刘邦的发祥地,又是汉中王刘备的发祥地,即西汉与蜀汉皆发祥于汉中。那么,诸葛亮的武乡侯封地在汉家圣地汉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褒奖与政治荣耀,也是一种政治宣誓与军事指向。

再次,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逐渐以汉中为基地掌握了军政大权,北伐曹魏,死而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诸葛武侯。诸葛亮的封地在汉中城之北、褒谷口之南,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向北可以出褒斜道北伐中原,向南可以屏障汉中城的安全。诸葛亮被封于此,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上溯历史,可以继承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收复中原;面对现实,必须继承刘备遗志,“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外交战略上,旗帜鲜明,联吴抗曹,汉中是北伐基地。诸葛亮刚秉政,曹魏权臣华歆、王朗、陈群等人各自写信给诸葛亮,劝他投降。诸葛亮写了《正议》一文严辞反驳:“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决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说明诸葛亮非常看重汉家发祥地的“道统”地位,北伐是“据道讨淫”。他在《军诫》中又指出:“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者哉!”因此,武乡侯的封地在汉中,使诸葛亮得以继承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王安石在《诸葛武侯》诗中所说:“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诸葛亮在汉中的功业,像夜晚的金星那样,照亮了西方大地。

总之,刘备死后,刘禅承统,内忧外患,处境艰难虽然诸葛亮与李严同为顾命大臣,但诸葛亮以“相父”之尊,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曹魏君臣皆以为这是威服蜀汉的大好时机,通过写信给诸葛亮,希望蜀汉能纳贡称臣。此时,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镇守蜀汉北大门汉中,李严被封为“都乡侯”镇守东大门永安,向曹魏和东吴表明蜀汉在战败与国丧之后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而诸葛亮被封于“汉家发祥地”汉中,也隐含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远略。

三、武乡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武乡镇乃汉上名地,背山面水,阴阳和合,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城乡互动,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辉灿烂。

(一)资源富集,汉北名

武乡镇位于秦岭山地与汉中平原的过渡带上,集中了山地、丘陵与平原的多种自然资源,还有诸葛文化、抗战文化与民间文化、田园文化等多种人文资源,为武乡镇未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距主城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的道教建筑与山地景观浑然一体,使其成为“汉中祖山”与陕南名山;武乡镇周围地形起伏较大,丘壑之间,水田漠漠,绿树丛丛,湖泊、水库、池塘点缀其间,村庄坐在山水画廊之中,自然与人文相映争辉,层次分明,美不胜收。

()诸葛封侯,智慧武

武乡镇位于天台山与主城区之间,背靠天台名山,面向天汉胜境,应该成为山、城之间的田园休闲养生胜地和武侯封地智慧名镇。首先,建设“一山一镇一道一园一院”两汉三国文化旅游廊道,使武乡镇成为主城区的山水田园和天台山的游客集散中心。一山,天台三国道教文化名山。一镇,诸葛武乡侯文化名镇。一道,天台山至主城区的武侯文化大道。一园,山水田园相间与四季花果飘香的武侯田园。一院,以三国文化研学与体验为主的“武乡书院”。其次,建设“一主两翼”特色文化与田园风光相映争辉的文化旅游名镇。一主,诸葛亮武乡侯封地三国文化。两翼,武乡镇衣食住行为一体的民间文化和种植、养殖、采摘为一体的古老农耕文化。将武乡镇建设成为以三国历史文化为标志,以传统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名镇。

(作者系陕西理工大学陕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