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辛亥革命运动中的汉中人

  1905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后,旗帜鲜明地把推翻淸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作为纲领。汉中在海外及国内求学的进步青年中,有不少人加入同盟会。他们积极响应同盟会总会号召,为推翻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作斗争。现遴选几位代表人物,简述其革命业迹。

  张肇基,字乐成,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南郑县七里乡染房营(今汉中市汉台区七里办事处染房营村)。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为响应同盟会总会在全国发动武装起义的号召,肇基高举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义旗,在山东烟台率部起义,被推为民军副都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孙中山先生发起“二次革命” 号召,讨伐袁世凯,肇基积极响应,在南京黄兴麾下任二次革命军前敌指挥。二次革命失败后,遭到袁氏政权通缉,肇基出走日本,受到孙中山先生器重。民国3年(1914)12月29日,袁世凯操纵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做起复辟帝制美梦。同年,孙中山先生组建“中华革命党”,肇基受孙中山先生委派回国,投入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出任中华革命党陕西支部负责人,陕西讨袁军第一师师长。同年10月,回汉中组织讨袁事宜。受袁氏政府指令,陕南镇守使兼汉中警备司令张钫将肇基抓捕。临刑前,肇基大义凛然,面对汉中父老乡亲,慷慨陈辞,“袁氏欲帝制自卫,人人皆欲诛之。余死固不足惜,然天下讨袁者众,国贼授首之期,亦不远矣!”从容就义于汉中北教场(今汉台区万邦时代广场),时年25岁。

  民国20年(1931)冬,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在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陪同下视察汉中时,为缅怀肇基对建立民国所作出的贡献,曾专程到七里乡染房营看望肇基亲属,并表示慰问。

  王举之,字聘三,清光绪八年(1822)生于西乡县下高川乡小渔沟。光绪末年,入陕西高等学堂预科学习,在校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毕业回县,任县高等小学堂学监兼教员。在学校和社会上宣传同盟会纲领,扩大影响,争取同志。宣统三年(1911)10月22曰,西安起义取得胜利,消息传到西乡,举之回到下高川五里坝与数百乡亲们密谋,响应“秦陇复汉军”号召,举行起义。乡亲们推选王举之为起义军首领,制定“响应西安,光复陕南,救民于水火,不争权夺利” 的起义宗旨。王举之将起义人员编成3个分队,定名“保民团”, 又仿校秦陇复汉军名称,在义旗上书“复汉军”3个字。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二),王举之率“保民团” 二千余人浩浩荡荡向县城挺进。西乡知县王景峨见这么多民众起来“造反” 惊慌失措,弃城越墙逃走。保民团占领县城后,破监放囚,开仓济困,告示安民,维持治安。举之还召开各界士绅会议,当众宣布,“保民团之举,乃响应西安起义号召,实行孙中山先生主张,推翻清朝专制,建立民国,一请各界人士支持保民团,同心协力光复陕南”, 举之陈辞得到与会者拥护。县议事会会长、民团总教练黄朝镛居心叵测,伪装投降,一方面筹集粮躺,犒劳保民团成员。一方面拟订里应外合消灭起义军计划,暗中派人往汉中密报总兵江朝宗,请求派军队镇压。11月27日,江朝宗派驻汉中新军管带李光辉,与民团团总李岱岳领数千人包围西乡县城。保民团成员未经过训练,缺乏对策,加之黄朝镛领民团从背后袭击起义军,保民团不战自乱,王举之被俘。李岱岳用铁钩从背上勾住举之脊柱,吊起来审问。举之血流如注,视死如归,强忍巨痛,怒斥李岱岳,“满奴走狗,你主子已夕阳西下,你还能撑几天,到时自有人与你等算账!”旋遇害,时年30岁。数百名参加起义成员同时罹难。举之牺牲一个多月后,汉中各县相继光复。

  张俊彦,字伯英,清同治五年(1866)生于略阳县城关。科举时贡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想往光明,参加同盟会。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胜利后,孝忠于朝廷的略阳县清廷代理人知县桂超,置秦陇复汉军通电各州县更帜号令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俊彦积极响应同盟会总会及秦陇复汉军号召,组织民团,让同盟会会员刘筱枫任团总,刘利川任团佐(即团副),准备起义。当参加西安起义的略阳籍成员康炳熙返里后,找其商议起义事宜时,两人不谋而合,决定共同组织起义,推翻清朝略阳县政府。后来,两人商定将起义时间定在1912年2月19日。这天,各路起义军向县城挺进,时有3000多人响应。俊彦命民团包围县城,知县桂超见起义军人多势众,惊慌失措,诱骗起义军派代表对话。俊彦被推为两名总代表之一,前往县衙与桂超谈判,向对方提出5项民主政治条件,要求桂超将政权移交秦陇复汉军政府。桂超阳奉阴违,表面接受起义军提出的所有条件,即日交出县印、在县城四门插白旗向起义军投降。请起义军不要诉诸武力,让西路起义军驻入城东嘉陵书院,其他各路义军可原路返回。桂超派县府衙役前往义军驻地,以“照料”之名,行监视之实。就在起义军包围县城之始,桂超便暗中派人火速往汉中,将略阳发生事件禀报总兵江朝宗,请求派兵救援。

  参加起义人员闻县府已全部接受起义军提出的政治条件,准备投降,纷纷回家。桂超缓兵之计初见成效,暗中部署兵力, 准备袭击起义军。25日拂晓,桂超和清军略阳游击沙占魁、守备方振兴,各领人马,兵分两路偷袭嘉陵书院义军。义军熟睡,毫无戒备,突遭袭击,虽据院抵抗,终因战斗力薄弱而溃散,多人伤亡,俊彦被俘。桂超施以酷刑,将张“站笼” ,俊彦视死如归, 大声呼喊,“今日之事,我为百姓,非为我也。腐朽不除,死不瞑目!”被折磨罹难,时年47岁。

  康炳熙,字朗轩,清同治十三年(1874) 生于略阳县金家河。辛亥革命爆发前,在西安师范学堂上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22日,参加西安革命军组织的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同年冬,积极响应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号召,返回家乡略阳金家河,宣传武昌起义、西安起义的伟大意义,联络广大群众,筹谋推翻清朝略阳政府行动方案。组织千余人民团,建立起革命武装力量。请拳师教授民团成负习练武功。炳熙通过一起参加西安起义的同乡、西安师范学堂学生张谔,联系已建立民团的其父张俊彦,商讨共同发起略阳起义事宜,定于1912年2月19日举行起义。这天,炳熙集结好民团队伍后激情高呼:“我们要向清朝政府算账去!”受到民众一致拥护。炳熙带领金家河民团向县城挺进,将县城包围。清略阳县知县桂超诱骗起义军停止武力,派代表谈判,炳熙被推举为两名义军谈判总代表之一。谈判中,炳熙义正词严陈述政治条件,驳斥桂超诡辩。迫于形势,桂超一方面假意接受起义军提出的5项条件,表示愿意向起义军投降、交权;一方面以宴请、金钱收买拉拢。桂超的卑劣行径遭到炳熙断然拒绝。25日凌晨,炳熙见桂超毫无投降实际行动,愤然孤身找其论理,行至县二门台阶,遭受埋伏,被衙役乱刀杀害,时年38岁。

  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深切缅怀在推翻封建帝制斗争中英勇就义的几位汉中人。这些觉醒的知识分子,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唤醒家乡受苦受难的广大民众,和反动当局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有的被俘后,临刑时大义凛然,誓死如归,高呼口号,慷慨陈词,言词敲响了埋葬封建制度的丧钟,给民众以激大的鼓舞。这些汉中人杰,在革命斗争中表现的精神,使汉中人民感到无比自豪。几位先驱的革命精神,汉中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