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故宫国宝避难汉中

    1938年,抗日烽火还在东北、华东战场上燃烧、蔓延,作为抗战后方重镇的汉中发生了一件大事,7287箱故宫文物冲破敌机轰炸的浓烟,千里迢迢来到汉中府避难。由西安行营先后动用300辆军车,从1938年2月22日至4月11日,分28批运到汉中的这些文物,占这次转移文物的60%以上。
    当时的汉中,成为日机狂轰滥炸的目标,仅故宫文物在汉期间,一年内就被炸5次,出动敌机107架次,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1931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华北政局也随之动荡,当局为了不使故宫文物遭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和抢夺,决定将该院主要文物向南方转移。经过一年多的忙碌,才完成装箱任务。属于古物馆的2631箱,63735件,包括瓷器1746箱27870件;玉器178箱8369件;铜器50箱527件;铜镜5箱517件;铜印2箱1646件;书画128箱8852件;文具19箱862件;如意6箱88件;烟壶3箱559件;朝珠2条75件;漆器70箱744件;珐琅70箱639件;象牙22箱66件;陈设45箱47件;刀剑4箱67件;雕刻20箱188件;法器14箱228件;杂项247箱12346件。属于图书馆的1415箱,包括文阁《四库全书》全部,藻堂《四库荟要》全部,《委宛别羲》全部,文阁、皇极殿与乾清宫三处《图书集成》全部,藏文写《甘珠儿经》全部,观海堂杨氏藏书全部。属于文献馆的有3773箱,包括军机处档案、宫中档案与清文馆档案全部,剧本全部,实录、圣训、起居注、册宝全部、帝后像全部,尚有盔甲、玉牒、地图、乐器、武器、仪仗、戏衣、冠服等。属于秘书处的5672箱。以上共计13561箱,后来运走的为13427箱又64包。1933年北平告急,上述文物于这年的2月6日开始分5批南迁,至同年5月15日运完。当时南京建都不久,找不到合适的库房,就先运到上海,存于法租界的天圣堂与美租界的四川路。1936年冬,新建的南京朝天宫库房竣工,在沪文物于12月8日至21日,分批转移到南京,并设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故宫文物迁至南京仅半年多,就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一个多月后,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起进故,战火迅速蔓延,危逼南京,故宫文物不得不再次大转移,但这次转移已非昔比,它要在战火中穿行,要经历千难万险,要人们不仅为之付出汗水,还要付出鲜血与生命。
    这次大转移共分3路:南路、中路主要水运,溯江而上,兼采陆程。南路经汉口、长沙、贵阳、安顺,抵巴县;中路经汉口、宜昌、重庆,终于四川乐山。西路以火车兼汽车运输,先循津浦路北上,再经徐州转陇海线开往陕西,于12月8日全部运到宝鸡,存放于宝鸡的关帝庙与城隍庙内。但存放不久,潼关吃紧,关中告急,又奉命向陕南汉中转移,由西安行营先后动用300辆军车,从1938年2月22日至4月11日,分28批运到汉中,共计文物7248箱,占这次转移文物的60%以上。故宫文物在汉中的存放地点为4处,即南郑(今汉台区)文庙(今市政府院),褒城县(今河东店镇)东南的张寨大庙,范寨村的马家祠堂与范氏祠堂。
    当时的汉中,成为日机狂轰滥炸的目标,仅故宫文物在汉期间,一年内就被炸5次,出动文物全部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5月31日开始它的“还都之行”,11敌机107架次,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在此情况下,院方不得不考虑另寻新址,由马衡院长亲往成都选定东门内的大慈恩寺为文物房,于1939年2月22日,先将汉中文庙的文物向成都转移。这时,行政院忽然命令,把已转至成都的文物和尚留在汉中的文物,于7月1日前全部运往四川峨嵋。后来这些文物分别存放在峨嵋县西门外的武庙与东门外的大佛寺。1943年峨嵋县城发生一次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到西门外,幸亏守护武庙文物的工作人员及时拆掉武庙附近的一排草房,切断火路,才使两千多箱文物幸免于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存放于四川各地的故宫
    日全部返回南京。从1933年起,14年中故宫文物行程万里,历尽艰险,辗转大半个中国,而一万多箱文物竟基本完整无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壮举,难怪日本博宣国际株式会社要筹拍一部专题片《中国珍宝万里行》,使这段历史永留人间。1949年故宫文物2972箱运至台湾,后来在台中雾峰建立起台中故宫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返回故地北京,60年前故宫文物避难汉中,虽然为时短暂,但它仍是汉中文化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

(文:张东林 尹博灵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