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区聚焦“四个抓手”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近年来,汉台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强化体育人才培养,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力推进全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完善机制强引领,制度保障再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深入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陕西体育1155”发展战略精神,不断为建设体育强区凝聚力量。群众体育高标定位,成立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配套出台《汉台区关于贯彻〈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汉台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工作格局,健全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四大网络,充分保障群众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校园体育积蓄活力,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探索校园体育事业发展新思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布点学校工作实施意见》,持续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机制,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二、活动育人亮点多,体教融合启新程。一是严格执行体育课程标准。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结合延时服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1 小时锻炼时间,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增进体育技能和体质达标,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二是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围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思路,积极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础动作,熟悉球类、田径、体操等运动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运动习惯养成。三是高频开展体育活动赛事。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人人都参与”总体计划,举办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意志品质、普及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爱好的精彩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课余训练、体育作业、夏(冬)令营、阳光体育展演、校园体育竞赛等活动。各校每年举办两次校级运动会,积极选拔推送优秀健儿(代表队)参与全区田径运动会及校园“五大联赛”,不断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体育运动精神。各幼儿园广泛组织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爱好。其中,由汉台区率先组织开展的幼儿篮球操系列特色活动现已在全市范围推广。

三、后备人才千帆竞,竞技体育成果丰。一是加强项目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全区建有区级特色体育项目布点26个,涵盖足球、举重、跆拳道、水上、越野滑雪等 16 个项目。创建实验小学、中山街小学、汉八中、汉台二中等 21 所全国体育特色学校,其中,东塔小学率先在陕南地区开设旱地冰壶、旱地冰球社团活动,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二是坚持以赛促训提能。围绕“教会、勤练、常赛”思路,构建完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体系,积极承办、协办各级各类运动赛事,不断提高整体竞技实力水平。目前,我区优势项目游泳、排球、艺术体操稳居全市第一,越野滑雪、射箭、田径等项目竞技水平逐年提升。三是优化梯队选拔培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体教双赢”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坚持“市队区办”“区队校办”原则,把体育布点学校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撑,把体校、青少年俱乐部作为拓宽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加强校企、校社交流合作,多途径、多举措壮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近三年有240 余名优秀苗子被发掘选拔至中省市专业队进行训练;省十七运会全区共派出267名运动员代表汉中市参赛,金牌数(29.26 枚)、奖牌数(99.93枚)及贡献率(41.55%)均居全市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区教体局被评为“全市参赛工作先进单位”。

四、全民健身热潮涌,群众体育惠万家。一是持续壮大群众体育队伍。牢固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始终把群众体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工作。成立区级体育协会24 个,体育俱乐部2 家,拥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498 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二是不断优化场地设施建设。聚焦“十大行动”“十大创建”“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完善 15 分钟健身圈,着力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良好氛围。新建成一批群众期盼、安全适用的社会足球场、智慧健身中心、健身长廊、运动公园,全区群众体育场地面积达 136.95 万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设备3000 余件,村(社区)群众体育设施配备实现全覆盖。三是精心打造多彩全民活动。全民健身热潮持续高涨,今年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镇(街道)联谊赛、体育协会交流赛、全民竞技(健身)赛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共带动10000余人次参与,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 45%,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体验健身乐趣中愉悦身心、收获幸福。四是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广泛深入辖区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校园等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年均监测4000人以上,准确分析健康数据,精准指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全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逐年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