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发的航空电池成功配套多个重点型号,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认可,每一步都离不开汉台区在科技创新上的支持。”陕西晟楠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工程师王工指着正在测试的电池组感慨道。

筑巢引凤 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近日,来到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汉台分中心,陕西丰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正与省微生物研究所创新团队进行热烈讨论。“我们与省微生物研究所共建省级特色经济作物试验示范站,联合进行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研究,开展的化肥减施增效、减药控害、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等绿色种植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陕西丰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健康介绍道,“这里就像个‘创新枢纽’,对接资源非常高效。”

五年来,我区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基地”的全链条双创生态,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零的突破”,颐高互联网双创园等2家单位获国家备案,省级以上高能级双创平台增至18家,智慧汉台孵化器等9家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秦创原汉台分中心,已与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引育科技人才67名,促成26项成果转化意向。
育木成林 创新主体从数量倍增迈向量质齐升
中航电测汉中分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即可实时监控、精准调节生产参数。“我们四分之一的产能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研发生产,这背后是公司持续多年超过销售收入8%的研发投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超表示,“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后,在项目申报、人才引进上获得了优先支持,创新底气更足了。”

“十四五”期间,我区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通过“一企一策”精准辅导,高新技术企业从31家激增至1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5家跃升至157家,实现了从“零星分布”到“集群发展”的质变。
攻坚克难 关键技术锻造“硬核竞争力”
在汉江工具的生产车间里,研发工程师郑潘妥拿起一件精密复杂刀具向记者展示,“这种刀具过去长期依赖进口,我们集中力量攻关了三年,终于在材料、涂层和精密磨削技术上取得突破,成本降低了40%以上。”这项突破,是汉台区“揭榜挂帅”项目结出的硕果之一。

从晟楠微电子的航空电池到汉江机床的直线导轨,一项项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的生动注脚。五年来,全区围绕航空配套、现代材料、绿色食药等重点产业链,靶向部署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累计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5个,攻克重点产业链技术难题21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6项,授权发明专利658件。“十四五”期间获批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147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24.2亿元,全区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