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瑜)初冬时节,汉台区北关街道汤房社区为老服务活动现场暖意融融。义诊台前,医护人员细致地为老人量血压、问病史;理发区里,85岁的陈奶奶抚着清爽的短发,眼角笑意藏不住:“社区年年记着我们老年人,这份贴心服务真暖人!”这些浸润着民生温度的场景,正是汉台区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治理千条线”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汉台区锚定基层治理痛点难点,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全域覆盖、精准高效的治理体系。
筑牢治理根基,关键在织密组织网络。汉台区贯通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治理链条,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楼栋、每户家庭,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全域覆盖。
组织体系“建起来”,更要让服务群众“活起来”。全区21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双报到”,26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向小区下沉,参与环境整治、法律援助、助老帮扶等服务。5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升级,中医夜市、邻里影院等80个特色服务场景落地运行,“三张清单”精准对接需求,“四方共建”推动240余个项目落地,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
中午12点,七里街道海韵晶城小区的社区食堂座无虚席。“70岁以上老人用餐打7折,饭菜可口又实惠,解决了我们独居老人吃饭难的大问题!”正在用餐的李大爷边吃边点赞。这个广受好评的社区食堂,是汉台区引入“社区合伙人”模式的创新实践。目前,全区已培育引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社区匠人692个,通过购买服务、空间共营等多元模式,为群众提供公益化、低偿化的优质服务,让专业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在汉台,基层治理的服务边界还在不断延伸。在4个社区探索推进社区慈善基金与“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工作,201支服务队开展“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红色物业”融入基层治理,推动组织扎根、服务进门;“指掌微事通”小程序整合高频事项,成了居民指尖上的“便民大厅”;“12345”热线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深度融合,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治理“一类事”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