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王欢)汉台区紧紧围绕渔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强化服务能力、扩产提质增效”为主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设施渔业与特色养殖,推动渔业经济实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性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2620吨,同比增长28.11%,其中高价值水产品占比提升至50%,标志着汉台渔业正从“量增”向“质升”转变,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现代渔业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养殖比例突破50%。汉台区积极引导渔户从传统“四大家鱼”向高附加值品种转型,大力发展鲈鱼、鮰鱼、黄鳝、黄辣丁、南美白对虾等特色水产品,南美白对虾养殖达到240亩,黄辣丁、叉尾鮰、鲈鱼、松浦镜鲤、黄鳝面积稳定扩大,小水库套养鮰鱼、鲈鱼、青鱼、鲶鱼2000亩以上;大鲵保有量240万尾,销售不断增加。老君镇金光村冉冉生态黄鳝养殖场发展人工养殖黄鳝网箱1200个,可年产黄鳝60吨,预计产值420万元;三海水产养殖公司在徐望镇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60亩,年产量达15吨,产值150万元,进一步丰富了汉台特色水产品体系。

设施渔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养殖模式升级。汉台区将设施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陆基圆桶、工厂化养殖等高效模式,实现“小水体、高密度、高产出”。2025年新建陆基圆桶、工厂化养殖5家,新增养殖水体约1.12万立方米。截至目前,设施渔业数量198个、总养殖水体达2.6万立方米,主要以鲈鱼、黄颡鱼等高价值品种为主,不断推动渔业提质增效。汉中同庆农业有限公司新建陆基圆桶25个、鲈鱼标粗车间养殖池6个,新增养殖水体5400立方米,通过外购水花鱼苗,自行培育标粗到夏花鱼苗,再转入陆基圆桶中养成成鱼销售,大大减少了苗种费用。同时,采用液氧增氧技术,养殖水体溶氧量稳定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显著提升鱼类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年产水产品200吨以上,推动鲈鱼等高价值品种成为汉台渔业的新名片。

新技术集成应用,提质增效成效显著。汉台区积极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智慧养殖等新技术,推动渔业从“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变。无人机投喂技术在河东店镇红元家庭农场对虾养殖上成功应用,实现精准投喂、减损增效,亩均增产200斤,前三季度增产14吨,产值提升100万元;液氧增氧技术逐步推广,在汉中丰泰鑫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汉中同庆农业有限公司实现全面应用,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养殖的溶氧瓶颈。该技术将关键养殖区水体溶氧量稳定提升至6毫克/升以上,显著改善了养殖环境,饲料转化率提高约20%,养殖周期缩短10至15天,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强化服务指导,提升渔民技术能力。汉台区高度重视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现场交流、示范观摩等方式,全面提升渔民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培训渔民800余人次,内容涵盖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精准投喂、市场对接等多个方面,带动养殖结构的优化和出塘效益的提高,渔业整体价值实现大幅跃升。

从传统池塘到现代圆池,从“大路货”到“名特优”,从人工劳作到无人机投喂、从空气增氧到液氧增氧,汉台渔业正以服务能力强化为支撑,以设施化、特色化、智能化为路径,不断推动产业扩产、提质、增效。下一步,汉台区将坚持科技兴渔、绿色兴渔、品牌强渔,全力打造成毗邻地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渔”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