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中山街小学何以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汉中市中山街小学成功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中山街小学如何让文明成为学生们的自觉习惯,让“五育”并举与文明风尚交织出亮丽的育人图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该校一探究竟......


    红色传承 打造文明育人校园文化

    中山街小学始建于1915年,拥有110年历史的区直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404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59名,教职员工121人。学校借助百年老校红色底蕴打造的“国学经典 红色传统 汉字书写”校园文化,彰显健康向上、积极奋进、勤学笃行的师生风貌和校园氛围。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中山街小学探索出13334阅读模式,合力打造“中山星悦·快乐阅读”共读品牌,在小书房、小书童、悦课程、AI阅读等阅读系统构建中,形成“中山爱阅读 书香润未来”的阅读生态。
    “每次阅读活动我都参加!在这里可以扮演角色体验故事情节,感受角色的情感,让我在阅读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四年级八班李芃然说。


    志愿同行 培育文明社会新风尚

    “我知道!矿泉水瓶是废塑料,应该扔进‘可回收物’这里。”星星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伍俞熹兴奋地说。小小志愿者们走进公园,化身“环保小卫士”,在老师的带领下捡拾垃圾、发放宣传手册,用通俗语言解答游客疑问,让垃圾分类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
    伍俞熹所在的“星星志愿者服务队”,是学校依托少先队大队部、动感中队,与钟楼社区联合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参与开展社区服务、环保行动、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服务中传播文明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022年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学校五(3)“向日葵”中队被全国少工委命名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



    社团绽放 思政 +”模式助力成长

    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学校六大类73个社团集中开展活动。同学们卸下课业负担,或在体育场挥洒汗水,或于书法教室挥毫泼墨,在喜爱的文体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志趣。这源于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学校积极探索“思政 +”育人模式,将“小课堂 大思政”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与“行走的德育课堂”相结合,从教室引领的课堂教学到学生自主调研确定活动主题,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将红色基因厚植学生幼小心田。
    “社会实践课上,老师带我们去了古汉台,我们也体验了一把‘小小讲解员’,为外地游客讲解、推介家乡,特别有成就感。”四年级八班冉雨萌表示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也是对自己口才和胆量的一次锻炼。



    文化提质 打造安全文明绿色校园 

    学校三栋教学楼的外墙、走廊、横梁及立柱上,所见之处皆是文化的印记,涵盖国学经典、红色传统、汉字书写、廉政文化等元素,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培养有情、有智的中山少年,不仅在课堂与活动,更在无声的空间细节中。学校依托空间资源打造“中山启智 智慧行远”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内建筑及文化长廊,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结合“国学经典”文化,设置《三字经》《弟子规》等文化标识,营造特色楼道文化;此外,对文化宣传栏进行动态更新,每月更新“新时代好少年” 事迹专栏,让宣传栏成为育人的隐性课堂。
    “‘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对学校全体师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肯定,是荣誉也是责任。从书香课堂到多彩社团,从文明育人的氛围营造到‘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文明的观念和行为已经在校园深深扎根。”汉中市中山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叶毕玉说,下一步,学校将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到文明校园创建全过程,努力培养有中国品格、有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