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快,以前也遇到过民间借贷纠纷,打官司的流程需要时间长,现在到这个地方就解决了”。近日,在汉台区综治中心民商事调解室内,调解成功的王某由衷地说。
群众有了纠纷,需要一个说理的地方,汇集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法律援助、纠纷调解、信访接待、速裁判决、心理疏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综治中心就是这个说理的地方。
近年来,汉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平安汉台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区、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让平安常伴左右、和谐萦绕心间。
资源整合旧貌变新颜
今年2月28日,汉台区综治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迈入新阶段。全区上下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提升改造4250平方米区综治中心,实现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网格服务管理中心“五中心合一”。同时,9个功能区、17个业务接待窗口、19个调解室布局合理,指示清晰明了,让来访群众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住建、人社、城管等行业部门采取常驻、随驻、轮驻方式进驻区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发挥最大聚合效应,打造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平台。
目前,区镇两级16个综治中心已全覆盖完成资源、人员、运行机制整合,区综治中心着重化解突出矛盾,镇街统筹基层力量,村级与党群服务一体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自3月份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1000余人次,受理矛盾纠纷案件400余起。
实战运行分散变集成
“这个事总算有着落了,我心中也没了顾虑。”3月19日,在汉台区宗营镇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该镇村民张某和邻居握手言和。
一天前,宗营镇村民张某因邻居家的三棵树与其田地相邻,给其造成影响,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她来到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将张某的诉求进行登记,并流转至宗营镇进行调解。宗营镇人民调解员迅速联系张某,就其诉求和对方进行协调沟通并达成协议,一起邻里纠纷就地化解。
这是该区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性服务纳入综治中心工作以来,推动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一个缩影。
汉台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将大量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以构建多元调解体系为宗旨,坚持“应调尽调、能调尽调”理念,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完善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镇街综治中心着力做好信息综合研判,提升群众来访接待、诉求表达、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统筹辖区资源力量。针对矛盾纠纷排查,采取一事一策措施,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类管理。目前,全区214名调解能手已纳入调解人才库,15个镇街分别成立了针对物业、婚恋、宅基地、消费等领域的7支专业化流动调解小分队,通过不断提升矛盾风险的应对效能,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网格赋能静态变动态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今年1月,为了促进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渠道更畅通,汉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解忧E站小程序启动应用,打造线上矛盾纠纷信息高效流转平台,实现群众诉求及时响应处置。
汉台区整合网格、部门业务、视频监控数据,建立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等动态台账,促进信息“一网汇聚、多方共享”,提升数据智能化运用效率。全区划分一级网格1685个、二级网格10638个,统一规范建立“1+3+N”风险台账,1.2万名网格员动态采集人、房、事、物等基础信息60万条。区综治中心建立线上指挥调度系统,实时收集掌握网格动态,汇聚访情、警情、诉情、12345民情,分层分级及时分流转办,实现区情态势实时感知、办理流程精准穿透、问题处置全程闭环,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跟踪督办,通过即时评价、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实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化解情况,确保“事心双解”。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效率,更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