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多链联动培育锦鲤产业生态圈助农增收

一条特色化城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汉台区多链联动培育锦鲤产业生态圈助农增收


    汉台区水产资源丰富,汉江、褒河两大支流跨区而过,是锦鲤规模化养殖的天然适生区。近年来,汉台区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以发展“五个农业”为重要抓手,大力培育锦鲤产业,着力构建创新链、服务链、消费链、供应链等多链联动的锦鲤产业生态圈,推动传统渔业向生态智慧渔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城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带动群众户均增收6万余元。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模式,链式发展带动增收。统一布局集群发展。区委、区政府针对全区水产养殖品牌不突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等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绘制锦鲤产业链发展图谱,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锦鲤产业链链长制,实行专班化推进、项目化管理,打造以福运锦鲤基地为中心,集种鱼选育、苗种繁育、养殖、销售、观光旅游、示范科普为一体的锦鲤产业园区,引进饲料加工、物流运输、文创开发、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形成从育、养、销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瞄准高端错位发展。紧盯高端消费市场,建立与秦创原汉台分中心对接机制,深化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校企合作,开展良种选育、种苗繁殖、智能养殖等技术研究创新,提升繁育技术水平,繁育出红白、大正三色、白写等30余种高端锦鲤,单条最高售价达35万元,实现了与河南等锦鲤产业先行地区错位竞争、抢位超越。整合资源推动发展。深化政务、政策、要素、法治、政商“五个环境”建设,针对项目策划包装、人才引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量身打造专属政策包。实行阶梯式奖补,整合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和区级巩固衔接资金专项扶持锦鲤产业发展,创新推出“锦鲤贷”“锦鲤险”等金融产品,激发群众积极性,推动锦鲤产业加速壮大。
    创新分散代养、多业融合模式,水中捞金赋能增收。健全良种标准化选育体系。围绕提升品质、优化品种、打造精品,该区从日本、山东、广东等地引进优良锦鲤亲本,建设标准化繁育大棚、循环过滤繁育池,建成陕南首家标准化锦鲤繁育中心。建立水质监测、精准投喂、疾病预防数智化管理系统,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年孵化鱼苗20万尾,繁育效率、种苗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构建企业带农户发展体系。企业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开展技术指导,政府以公信力背书引导群众利用闲置水塘(库)、空闲院坝等资源代养,根据养殖期、单尾重、成活率等指标,进行分类定价、分批回购,形成了繁育中心集中育种、N个基地规模养殖、N个农户分散养殖的“1+2N”发展体系,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锦鲤产销基地。创新文渔旅融合体系。将锦鲤文化与汉文化、水文化、巴蜀文化等相融合,举办锦鲤文化节、主题论坛、赏鉴大赛等特色活动,建成锦鲤创意工作室和文创产品展示馆,开发锦鲤藤编、鱼拓、羌绣、茶具、油画等文创产品,打造锦鲤水族馆、祈愿池、垂钓区等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推行直播带货、网络种草、线上拍卖、选美赛事等营销策略,产业利润率持续提升,形成“锦鲤+”多业态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建立示范引领、联农带农模式,利益联结共同增收。村社合作联农。探索建立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长效机制,组建锦鲤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以镇带村、联村共建、村社合作等多种途径,将农户牢牢嵌在产业链上,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致富的产业发展共同体。盘活资产惠农。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全面清查村(社)集体所属土地、水(塘)库资源,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养殖户”的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将农户闲置的塘库作价入股、村集体闲置的建设用地租赁使用和产业发展资金投资入股等方式,激活“沉睡资金”,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就地务工带农。建成锦鲤产业培训中心,免费提供集鉴赏、繁育、防疫、销售等为一体的全流程培训。引导企业为周边农户提供消毒防疫、捕捞换塘、成鱼分拣、打包充氧等零工岗位,让留守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搭建企业与电商、网络经纪公司等合作平台,开展电商运营、直播话术等系统性培训,在淘宝、京东、抖音、微拍堂等平台建立线上销售矩阵,促进年轻人就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