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下卡,投递口就开了,扔完还能积分兑换东西,这新家伙真方便!”近日,汉台区西港时代小区居民刘奶奶提着一捆硬纸板,在智能垃圾回收箱前完成投递,感应开门、自动称重的便捷操作让她连连称赞。自10月启用以来,智能垃圾回收箱已累计接收居民投递各类垃圾14626次,投递总重量达1.517吨,为小区居民兑换积分702080分。
这台集便捷投放、精准分类、积分激励于一体的“智慧设备”,不仅让居民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科技温度”,更成为我市以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生动实践。
智慧投放,让分类省心又划算
近年来,我市持续以民生“小切口”做好文明“大文章”,垃圾分类便是其中关键一环。
在西港时代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蓝红绿灰四色相间的智能回收箱格外醒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多个投递口整齐排列,回收箱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投放指南与积分规则,为居民投放提供清晰指引。
“这台设备既能满足年轻人的扫码需求,也照顾到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中创元宇(成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侯强现场向居民演示操作方法,“通过‘智分驿站’小程序扫码或使用IC卡登录,投递口会自动感应开启,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经系统称重后,积分实时到账,居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申请提现。”
话音刚落,居民李先生就通过手机扫码完成了首次投递,“刚投完塑料瓶,手机就收到了积分提醒,比以前攒着卖废品省心多了。”
“垃圾分类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汉中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智能垃圾回收箱的试点推广,是落实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创新实践,旨在构建“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智能化分类体系。目前,除西港时代小区外,吾悦公馆、汉水名城两个小区的设备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
AI助力,让投放精准不迷糊
这台智能回收箱的“黑科技”不止于便捷投放。记者注意到,当箱内垃圾即将装满时,满溢预警系统会自动向运营人员发送提示,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内置的消杀除臭装置持续运转,有效解决传统垃圾投放点异味扰民、蚊虫滋生等难题。
最受居民欢迎的是设备搭载的AI助手“小缘”,这个贴心的“分类导师”让垃圾分类不再“凭感觉”。“小缘小缘,过期饼干和废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居民王女士提着整理好的垃圾唤醒AI,清晰柔和的回应随即响起:“过期饼干是厨余垃圾,请投绿色口;废旧干电池是有害垃圾,投入红色口前请确认无液体泄漏。”与此同时,对应投放口的指示灯同步闪烁,王女士轻松完成精准投放。
除语音交互外,居民还能通过拍摄垃圾图片上传配套小程序,由“小缘”快速识别分类。“之前总分不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现在有‘小缘’帮忙,再也不怕投错了。”居民王女士笑着说,每次投放前,她都习惯和“小缘”互动几句,在一问一答中,垃圾分类知识不知不觉就印入了脑海。全民参与,让文明底色更鲜亮
“一座城市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生活垃圾都去哪了?如何正确区分各类垃圾?”每逢节假日,我市各垃圾分类宣教广场上的“志愿绿”总是格外亮眼。63岁的李先生身着印有“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马甲,耐心地向市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节假日人流量大,正是宣传的好时机。这一年多来,大家的习惯真的在慢慢改变。从过去‘随手丢弃、乱堆乱放’,变成了如今‘主动分拣、规范投放’。”谈及这些变化,李先生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践行”,垃圾分类的理念已在汉中落地生根。近年来,我市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宣讲分类知识、设立“积分超市”激励参与、引进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管控、铺设智能回收箱提升投放体验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正从“新时尚”稳步走向“新常态”。
如今,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稳定在90%以上,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已然形成,“绿色汉中、文明汉中”的城市底色将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