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厉害了!这里的蜜橘“身价”与“口感”齐飞

    刚刚进入11月,汉台区河东店镇褒河蜜橘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橘树垂金,清香弥漫。这片丰收景象,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产业变革成果。一场从传统经验种植到智慧农业的转型,正悄然重塑着这片土地上的“甜蜜事业”。
    过去,褒河蜜橘虽有悠久种植历史,却长期受制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等问题。62岁的种植户伍三升坦言:“以前我全靠经验种,橘子不算差,可就是卖不上好价钱。”
    转机出现在2020年初。产业园主动对接陕西理工大学,与该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蒋景龙教授带领的果树团队展开合作。这支由园艺、土壤、农业工程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围绕柑橘种植全链条系统推进技术升级,为传统产业注入“科技基因”。
    2022年,一座智能温室在园区建成,成为校地合作的“标杆工程”。温室内布设百余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并自动调控通风、遮阳、灌溉与施肥设备,所有数据同步传输至云平台。“光照不足时自动补光,温度过高时启动通风,土壤缺水时立即滴灌,真正实现了‘按需供给’的精准化管理。”蒋景龙介绍道。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品种引进与土壤改良同步推进。依托20万亩设施大棚,产业园建成汉中柑橘博览园,集中展示特早熟、早熟、晚熟等30多个优良品种,包括大分4号、日南1号、春见、明日见、无核沃柑等,为品种优化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库”。
    “土壤是品质的根基,有机质低、透气性差是长期制约品质提升的瓶颈。”在蒋景龙团队指导下,产业园广泛种植豆科绿肥植物山黧豆以改良土壤。这种植物不仅能抑制杂草、减少除草剂使用,还能固氮养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前一年要打三四次除草剂,现在种上山黧豆,草少了,地力也提升了,果子品质明显更好了。”伍三升指着田间茂密的绿肥说道。
    品种更新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团队引进了“川津5号”“金秋砂糖橘”“爱媛38号”等十余个国内外新优品种,建立50亩品种展示与评价基地。其中,“川津5号”果形端正、果肉细腻、糖度高,成熟期恰逢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市场售价达每斤5元,远高于传统品种。目前该品种已在园区逐步推广,推动褒河蜜橘实现“错峰上市、以质取胜”。
    这场“甜蜜合作”已结出丰硕成果:通过选育优质品种、推广绿色有机肥应用、实施标准化智能管理,产业园示范带动周边5.5万亩柑橘产业提质增效,成功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陕西理工大学也在园区设立社会实践基地,计划开展“田间课堂”与技术培训,推动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现实生产力。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普通果”到“精品果”,褒河蜜橘的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稳。科技不仅让柑橘更甜,也让农户信心更足、乡村根基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