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第十三届陕西省五好家庭汉台刘红翠家庭:50亩菜畦“种”出幸福生活

(记者 何淼)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汉台区七里街道办事处镇江村的蔬菜大棚时,刘红翠和丈夫李红成早已在田间忙碌。他们穿梭在整齐的菜畦间,查看黄瓜的长势,观察西红柿的成熟度,动作娴熟且默契。这个由30亩设施蔬菜和20亩露地蔬菜组成的“红成家庭农场”,不仅是他们致富的“聚宝盆”,更见证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的幸福故事。去年12月,刘红翠家庭荣获第十三届陕西省五好家庭称号。

创业:从挫折走向丰收

1995年,刘红翠与李红成喜结连理。婚后第二年,怀揣创业梦想的夫妻俩决定投身农业。起初,他们尝试种植草莓、桃子,但由于缺乏经验,屡屡失败。“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投入的钱几乎全打了水漂。”刘红翠回忆道。然而,夫妻俩并未气馁,他们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钻研种植技术。

1998年,他们收获了第一茬黄瓜,这次成功为他们发展蔬菜种植增添了信心。此后,夫妻二人分工明确,李红成潜心研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从土壤改良到温湿度控制,从病虫害防治到新品种引进,他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刘红翠则骑着自行车跑遍汉中各大农贸市场,用诚信经营搭建起稳定的销售网络。

随着经验积累,夫妻俩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集种苗繁育、大棚种植、产销对接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如今,“红成家庭农场”年纯收入达30余万元。

持家:用心浇灌幸福花

在经营事业的同时,刘红翠始终把家庭放在首位。她与丈夫李红成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创业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们很少为小事争吵,遇到问题就一起想办法。”刘红翠说。正是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态度,让他们的感情历久弥新。

“好日子是过出来的,好家风是养出来的。”这是刘红翠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儿子年幼时抱怨学习太累,她没有空洞说教,而是带着孩子凌晨四点去蔬菜批发市场体验生活。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寒风中皲裂却依然灵巧的双手时,他默默上前和父母一起扛起了菜筐。这个“无言的教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生动的课堂。

在儿媳眼中,刘红翠是持家典范。“怀孕时吐得厉害,婆婆每天做各种开胃菜,就为了能让我多吃两口。最让我触动的是,她总能把剩菜做出新花样,淘米水都留着浇花。”儿媳陈佳妮说。

在这个家里,爱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天的柴米油盐里,在代代相传的言传身教中。

助邻:小菜篮里的大爱心

在一次送菜途中,刘红翠发现村里一位独居老人正在啃冷馒头,询问得知老人因腿脚不便,已经几天没吃上新鲜蔬菜了。当天下午,她就把自家大棚里新鲜蔬菜打包了6份,送到了村里困难老人的家中。此后,每隔几天,刘红翠的电动车都会准时出现在村里6户独居老人的门前,车里装着她为老人们准备的“爱心蔬菜”。

这份爱心事业很快有了新的延伸。在村里,村民们常常能够看到刘红翠和丈夫随手捡拾路边的垃圾,清理沟渠淤泥和杂物的身影。刘红翠家的蔬菜大棚也成了邻里互助的平台。夫妻俩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提供优质种苗,帮助村民解决销路问题。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村民小组都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年亩均收益达2万元。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刘红翠家庭又有了新的规划,“未来我们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阳光下,刘红翠的笑容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