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扬琴为之沉迷
待人谦和、温文尔雅的邢平安,谈起和民族乐器的结缘,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他的思绪也回到了1973年高中毕业时。当年,他19岁,已自学了乐理基础知识,因偶然的机遇看见本村下乡知青在演奏扬琴,这件“稀罕的乐器”对他的吸引力空前巨大,让他笃定要潜心学习。为了准确掌握扬琴的演奏方法,他一有时间就勤加练习,经过日积月累地自学,逐渐学会了扬琴演奏,并经常与村文艺演出队参加义务演出,随着演出经验的积累,还自学了二胡、笛子、抱号等演奏技艺。传道授业坚持爱好
时光荏苒,5年后,邢平安在武乡镇邢家坝村小学任教,因当时教师资源匮乏,他一人兼任语文、音乐、美术、教务主任等多个职务。在教授学生文化课的同时,他不断探索和总结二胡的教学方法,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学生一些脍炙人口的传统乐曲演奏技巧。随着时间的更迭,懂得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人越来越少,邢平安却一直坚持其爱好,下班后,他常常独自在教室练习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只为演奏的效果能惟妙惟肖。同时,根据当地的风土文化,他自己填词、谱曲,为周边多所学校编写校歌,至今仍在传唱。畅享音乐乐在其中
2015年2月,邢平安从武乡镇中心小学教育督导岗位退休,回到家里,他又重拾爱好,花更大的精力投入扬琴演奏。他发挥着党员的光和热,在担任武乡镇“春晖艺术团”团长期间,经常组织热爱音乐的朋友参加区、镇的演出,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慰藉。最忙的时候一天连续演出三场,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是常态,但他乐在其中。近年来,生活在西安的邢平安,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孙女,一边利用周末参加社区艺术团民族乐器、抱号管乐器的排练和演出,他还通过抖音账号,与网友分享自己日常练习和演出视频,吸引上千粉丝关注转发。50载坚守,只为热爱民族文化,从青年时代到花甲之年,邢平安在不断提升民族乐器演奏技艺的基础上,还深耕“烙画葫芦”雕刻技艺,在他家里,百余个手绘的烙画葫芦栩栩如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一脉相通,只有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